《日伪对河南沦陷区的统治》为张宪文、朱庆葆主编丛书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之一。本书在回顾河南沦陷区形成过程及各级日伪组织建立及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对日伪统治河南的实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进而通过剖析日伪统治下的河南沦陷区社会,以探求日伪在中国沦陷区统治的真相和实质;通过梳理河南沦陷区的抗日斗争,论证日伪统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只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全书写于1938年,从鸦片战争始,终于抗日战争,将中国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不到十万字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书中对鸦片战争、天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均有条分缕析的解读,多有新意;对于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孙中
契丹帝国,享国300余年,曾盛极一时,它东起渤海之滨,北至西伯利亚,向西曾一度远至西亚,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一度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代名词。契丹帝国一国多制、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为亚欧大陆北部草原文明与南部农耕文明的融合探索出了新的道路,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为后来的
本书系《荆楚文库地方志》之一种,由《[宣统]黄州府志拾遗》与《[光绪]黄州府志》拼合而成。《[宣统]黄州府志拾遗》系清人沈致坚纂辑,分为疆域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等几个部分,广搜散案,补前志未备,共成六卷,宣统二年(1910)刻印。《[光绪]黄州府志》为残稿,收录了黄州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一种,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光绪〕咸宁县志》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清光绪八年(1882),陈树楠和诸可权先后任咸宁县令并主持续修咸宁县志,钱光奎等纂。该书在同治县志等前修旧志的基础上,取前志之存者,相互参订;考之通志、郡志,以决所疑;旁稽江浦志,以证同异。善者因之,讹者校之,繁者芟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我们希望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从百万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
人类文明是江河的赠礼。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印证。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长江孕育并见证了数千年来中国历史的勃兴与流变。本书纵览古今,在全球视野之下,综合介绍了长江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化优势,及其发展历程、文化分区。长江全流域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四辑为澳门港华工出洋资料专辑的专题报告部分,收录1861年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官佩雷拉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华工出洋报告》、1871年委员会向澳门总督提交的《关于保证实现移民的条件和自由所应采取措施的报告》、1872年澳门华政理事官巴士度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未成年人出洋报告》、1874年葡萄牙海
本书为《汉学研究`总第三十集》(2021年春夏卷),包含国学特稿,窗外的风景,侨易学专栏,张西平专栏,法国汉学研究,俄罗斯汉学研究,德国汉学研究,美国汉学研究,加拿大汉学研究,西班牙汉学研究,阿拉伯汉学研究,日本汉学(中国学)研究,朝鲜半岛汉学研究,蒙古国汉学研究,南亚汉学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域外传播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