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书从名与实的缝隙切入,追问新文化运动一词何时出现,是谁的发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与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从而重审文学革命、五四与新文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中国历著名的身体事件和著名的爱情故事两个方面着手。承袭法国福柯的身体社会学视角,选取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讲述权力与身体的博奕和斗争。身体即权力是福柯提出的身体社会学的著名理论。权力在这里不是国家意志的强权干涉,而是一种弥散性的影响力,促使身体做出相应的改变。作者许晖正是由此不拘一格的新视角出发,重
本书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结集之一。全书分为四部分,文献资料是从史料文献中辑选出的关于珠海和澳门的史料;专题研究主要是对马礼逊学校、近代澳门对邻近地区的辐射作用、清末民初的粤港澳流动等进行探讨;调研报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鸡山牛歌的乡土底蕴、历史文化内涵和变革年代下的发展进行了考察;书评与史料
《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立足中国东北地区,整合东北地区伪满、日本研究资源,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本书是第3辑,从思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披露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土侵略、思想控制、经济掠夺、文化统制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历史文化概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流派、中国古文化遗址、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中国选举和科举制度、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中国民俗和岁时节令、中国书画艺术、中国戏曲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镇与传统村落、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服饰文化。
本书立足于社会建构、文化记忆等理论,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思辨,探讨了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蜀地,如何从并不宜居宜业的地区逐渐衍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发展历程。书稿还立足于天府之国的文化背景,作为个案探讨,论述了成都的友善基因和郫都的文化发展。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
本书是一本记录深圳龙岗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读物。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开展的规模盛大的“龙岗记忆”第二季《乡愁印迹》,内容选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至今龙岗区范围内的55个最具代表性或最有特色的各类古旧建筑、著名遗址、民俗文化等文化历史印迹,进行系统性搜集、挖掘、整理、报道与展示。这55个项目包括龙岗古墟、鹤湖新居、茂盛世居、
《源汇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用文字和史料记录党在漯河市源汇区播撒革命火种的奋斗史、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史;记录老区先烈英勇无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形成的老区精神;记录源汇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见证新中国成立后源汇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发展业绩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
本书介绍温州地域内的遗址文物、历史事件、文化艺术、思想学派、著作著述、民俗节庆、经典产品、地标建筑等。《温州文化印记》是由温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所编辑的地方文史资料,旨在更好地发掘、传承、保护和利用温州优秀文化资源,总结提炼温州文化标记标识,为高水平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