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中国历史故事”以二十四史、清史稿、通鉴等正史为底本,生动讲述各个朝代的著名历史故事,从而串联起整个历史发展轨迹。讲历史故事的同时也讲解相关传统文化常识,提示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是学生了解正史、拓展视野、启迪思考、认识自我的历史启蒙书。史实可靠,讲述生动,插画幽默。本书为清朝部分。
本书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叶炜教授在慕课平台讲授的中国古代史公开课为基础,经过悉心整理、润色而成,以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叙述了史前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重要史实、不同历史阶段的突出特点等。全书分为14个章节,是为了适应普通院校非历史专业学生一学期的教学安排,各章节有的以朝代为主题、介绍基本事实;也有的注重历史发展规律,
古人为何热衷修仙?他们是如何修仙的? “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与全世界各民族都有的具有先天性“神格”的超自然神祇不一样,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长生不死、具有异能的神仙是人通过后天努力可以修炼而成的。与神话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在远古童年期的观念相比,仙话更多体现了中国漫长历史时期中不同阶层不断发展变化的“共识”。 本书所聚
山东省聊城市为京杭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地级市,存世方志均为明中期之后纂修,保存了明代以来京杭大运河疏浚维护、漕粮运输、城市建置、民俗文化等丰富的地域文献资料。聊城方志序跋是方志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代以来聊城方志纂修理念和发展脉络的直观记述。通过对聊城方志序跋的系统搜集、整理与注释,全面展现聊城旧志纂修的基本风貌,有
本书是大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撰写的关于东北历史研究的文章合集,内容包括对东北历史事实的考辨、人物思想的分析,近代东北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大连地方史研究的思考。这些文章既有宏观的研究构想,也有微观的个案论证,可为东北历史研究者提供参考。本书是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
本书为成都地方文化研究图书,是《认识金马河》的姊妹篇。全书分为上、下篇两个部分。上篇主要对成都双流名镇擦耳岩的历史进行追溯,指出东晋《华阳国志》记载五津涉头津即擦耳岩。民国时期擦耳岩街镇繁华热闹,素有“小成都”之称,书中讲述了解放黎明前擦耳岩地下党员掩护成都学生,建联络站办火炬报,两叔侄成都十二桥被害,以及双流叛匪叛乱
凉山地方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征和人文气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本专著着重于凉山地方志“文本”研究,从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文学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献资源等多个层面展开研究,以期更好认识和利用地方志的价值,为凉山文化史研究中利用地方志资料提供借鉴。凉山地方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征和人文气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正史进行大规模校勘、注释的文献整理项目。旨在通过校勘和注释,形成一套能够反映当代学术水准、为史学研究者及普通阅史者提供学术助益的二十四史权威版本。《今注本二十四史》项目全书设总编纂一人,执行总编纂二人,另设学术领导小组总体督导。总编纂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政烺先生
本书是一部历史人类学学术研究著作,作者将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北部的3个乡12个村作为田野点,重点考察这一区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古民居、古山寨、古寺庙等历史遗迹,通过对这些川东北典型乡土场景的描绘,探讨乡土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价值的关系等问题,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及可行路径。本书的研究扎根田野,既梳理了川西北地
佛冈县,广东省清远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中部,与广州市从化区、韶关市新丰县、清远市英德市和清城区毗邻,地形以丘陵为主。其底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本书记述时限从佛冈地域史前起至2013年(佛冈建置200年),编撰采用通史体,大体分史前至建厅、厅治时代、民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下限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