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稿是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的学术成果之一,是一本关于199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抒情主体方面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抒情主体作为“诗歌之外的诗人在文本当中的代言者”,体现出诗人在“结构、意象、意境、节奏、韵律、诗语等方面的控制力”。作者立足于考察诗人诗作中抒情主体的生成,对新诗做了彻底的“祛韵”解读,对1990年代以来
本诗集收录青年诗人夏周近两年创作的诗歌约80首,按内容分为四辑:《创世》《还没天亮的早晨》《一首歌,一座城》《素》,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主题:对世界的思考、对情感的解读、对城市的印象和对生活的感悟。其中近一半诗歌曾发表于《诗刊》《花城》《西湖》《萌芽》《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等专业文学期刊,受到业界认可。诗歌文笔细腻灵动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间、地处江苏江阴的滨江小村宏兴沙发生的故事。作品主要描述了以中共党员柏舟为核心,依靠党内骨干,凝聚人心,努力打开农业合作化新局面;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不等不靠,从具体村情出发,团结带领宏兴沙百姓,在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改造蒲地,发展交通,兴
兽王星受到了外星怪物魔蛋怪的破坏,兽王族奋力封印了魔蛋怪。一次意外中,魔蛋怪坠落到地球上,并在地球大肆破坏,制造了很多麻烦。于是迷你特工队和兽王族,以及因追逐魔蛋大王而来到地球的宇宙战警一起齐心合力,踏上了守护地球、封印魔蛋怪的旅程。
这一年冬季的尾巴,旃蒙坐上开往橘岛的船。橘岛不是她的目的地,她没有想去甚至能去的地方。橘岛的前方没有路,只有大海,她被困在了这里。旃蒙被陌生人搭救、收留。收留她的人没有询问她的来历,似乎也没有真正准备好迎接她的到来。仓促间,他们决定在知道对方姓名之前,就进入彼此的生活。陌生人叫丁末,他把旃蒙带回了他的家,一座名为“光屋
本书为上海知名学者胡伟立的最新关于海派文化的随笔作品集,由知名作家西坡作序,共计二十八万字。作者曾出版过《上海格调》《上海故事》,本书是他的“上海系列三部曲”之一。内容共分六个篇章,分别为海上印象、建筑阅读、人物背影、民俗杂谭、时闻志事、沪语趣话,从总体印象到具体局部对上海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展示。每篇文章千余字,语言通
本项目分析了陈忠实早期在与极“左”叙述成规捆绑后创作的小说;特殊年代结束后他试图剥离极“左”叙述成规对自己的捆绑而创作的几篇小说;新时期到来后他初步突破思想上的阶级斗争意识和艺术上的条条框框后创作的小说;农村体制改革开始后他紧跟其步伐而写出的一些反映生产责任制实行情况的小说;反映他自己对极“左”路线感受的小说;显示他的
本书是关于南宋诗学理论的学术研究专著。南宋时期诗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产生了一些重要创新。这不仅与南宋诗坛的发展轨迹息息相关,也受到了此时哲学发展的深刻影响。本书梳理了南宋诗学话语所在文献,主要包括诗话类、诗论类(序、跋、书信、诗注、评、记、论、说等)、经学类和杂说类,等等,呈现其多元的表现形式;剖析了南宋诗学话语作者的
《给孩子的故事》由作家王安忆编选,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中,遴选出27篇经典,其中以短篇小说为主,也有数篇散文。在编选过程中,王安忆跳脱出“儿童文学”的概念,在所有的故事写作中,挑选出适合孩子阅读的篇目。《给孩子的故事》中收入的“故事”以小说为主,但王安忆的编选标准并非从文体出发,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的文本,其中有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