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诸侯争霸的时代。它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塑造了中国人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本书所述的事件全部发生在这个时期,作者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个诸侯: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和秦国,按照称霸的时间顺序讲述了他们精彩故事。这些各有特色,比如齐国传奇、楚国有个性、秦国励志等等。本书以时间为经,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和孚的历史留痕、和孚的自然环境、和孚的名胜古迹、和孚的历代名人、和孚的民间文化、和孚的传统民俗、和孚的古村风貌。
本书介绍近二千年来国外(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多种多彩、多重多元的中国印象、中国观察、中国解读,探讨历史上世界是如何认识中国,中国又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以及在历史上世界的中国观里,中国的人物、社会、文化等呈现出何种别样的风貌与姿态。
本书包括《前纪》《后纪》《国名纪》《发挥》《余论》五大部分,《前纪》《后纪》为上古通史,《国名纪》为诸侯国名地理考订,《发挥》《余论》为罗泌研究史学的心得。笺注在罗泌之子罗苹注的基础上加以梳理,以“明案”的方式,或补充原注之不足,或纠正原注之疏误,或指示引文之出处,全书分段,加以新式标点,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利用《路史》
本书包含了革命历史文献研究、专题研究、史料钩沉、民国文献整理研究、馆藏介绍几个板块,收录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试选——以边区基层档案为中心》《从招股印书到预约发售——浅谈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种特殊出版经营模式》等文章。
《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是一套通过考古成果和出土文物来还原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丛书。由专业领域的学者合力编写,用文献学和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物说史,全面梳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丛书按历史进程划分为10册,讲述原始社会、商和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辽夏金元、明、清不同历史
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曾多次实地调查中国故宫、俄罗斯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量中英俄文文献、历史档案及文物实体,努力通过文物交流轨迹,扩展清代中俄关系研究视角,以期再现清代中俄物质文化交流之盛况。此外,还通过对中国故宫藏俄罗斯文物及俄罗斯藏中国文物的发现搜集整理,『以物证史』之特色突出。此项研究是将清代中国
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成”(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都”(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成”与“都”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