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二十四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章符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它诞生于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战争的硝烟之中,又被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狂潮所淹没。二百七十余年的沧桑嬗变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的故事:文字狱与八股文、户籍制度改革的利弊、海防与海禁、明末农民战争缘起……凡此种种,皆展示了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基于此,本
本书分专题、前辈风雅、东瓯史谭、书前书后、文化纵横五辑。内容包括:略谈“温州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永嘉学派是“温州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海外学者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温州——一个文献综述、异变的生意:前工业化时期温州商品经济演进述略、“温州学”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等。
本书作者在从事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参事工作与文化研究开发过程中,创建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学术团队,在珠江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现经作者统编梳理,分列15项开拓领域或专题及其代表性篇什近80篇,结构一册,自立一论。所列专题包括总体论、先哲论、江河地域文化论、民系氏族文化论、华人华侨与侨乡文化论、“一带一路”与海洋
本书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类读物以“朝代”为线索的通史类写法,分“专题”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十个侧面。按照由形而下至形而上的逻辑顺序,全书分为十章,分别介绍服饰、饮食、建筑、婚恋、教育、姓氏名字号、礼仪、汉字、戏曲、思想十个传统文化的侧面。每章内部又按照“述源理流、观器明道”的理路,为读者先厘清每一个文化点的源起、嬗变,然
本书稿为史学论文集,收录《西汉北边骑士考论》《郑和史事三札》《阿拉伯幻方在中国的发现和传承》《清雍乾嘉时期瑞典东印度公司与广州的贸易》等十三篇论文,内容涉及交通史、交流史、经济史、金融史等。论文作者来自北京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等高校,荟萃荣新江、汤开建、马明达等著名学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学术视野广阔
兵争要地,势定三国。《地图上的三国》以陈寿《三国志》及《后汉书》为基础,以现代化地理和可视化手法制图,重现了东汉末年的乱局及三国的短暂兴亡。书中以清光绪年间扫叶山房刻本的上色版古风绣像为底,还配了三国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主要英雄大幅肖画像,并用漫画形式补充了鲜活于历史的小故事,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评述上,读者还会看到《三国
《镇番遗事历鉴》是一部地方史志著作,成书于清中晚期和民国初年,记述了甘肃省镇番地区(今民勤县)自明朝洪武三年(137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6)566年间社会、军事、人口、风俗、山川、名胜、文化、建筑等诸多方面的沧桑变迁,是研究民勤地方史乃至河西边疆史的重
本书是纪传体史书《史记》的精编白话本。 《史记》是中华文明的根柢,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体量宏大,客观地说,今天年轻人去读《史记》,总是很难耐心地读下去。本书则精选《史记》ZUI经典的篇章,以白话文重新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精妙之处,可谓给当代史学爱好者的一份美好礼物。 本书选篇以国学大师梁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宋徽宗崇宁(1102)至宣和(1125)年间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百态,是一部了解宋代风俗民情、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全书共分为十卷,内容覆盖了北宋年间的都城河道、宫宇街巷、酒楼医铺、礼仪典礼、民俗传统、饮食起居、岁节时令等方面,应有尽有、巨细无遗,与北宋名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