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四部分:第一个部分“雕文织彩”,展示雕版彩印,以江南地区为重点;第二个部分“新桃旧符”,展示民俗版画;第三个部分“兰台天禄”,展示官修典籍及各类内府刻书、版画;第四个部分“枣黄梨白”,展示浙刻、浙藏的历代善本版画。
本书以漫画的形式介绍了《史记》中烽火戏诸侯、赵氏孤儿、卧薪尝胆、田忌赛马、完璧归赵等故事。
21世纪国画理论研究丛书·中国没骨画: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研究
21世纪国画理论研究丛书·中国意笔线描人物画研究
熊吉炎,四川省宜宾市人,生于1942年7月19日,1957-1960年就读于重庆市巴蜀中学,1960-1961年就读于四川省德阳机械技术学院,1961年在重庆市化工站工作,曾担任仓库保管员、提运员等,1995年退休,2006年12月30日去世,享年64岁。
书法评判一个是“文”一个是“古”,文不文见修养,古不古见功力,张辛教授积几十年修为讲解书法艺术创作的文气和以古为师。
本书是一本介绍书法艺术基本知识的图书,作者运用自己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现身说法,提出了书法历史上许多概念的新的解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书中内容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力求将高深的道理通俗化,这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没有佶屈聱牙的论述,在轻松随意的问答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人入胜,使普通读者能够获得书法艺术的真谛,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新年画运动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即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它所确立的图像体系及运行机制在20世纪中叶中国美术整体格局转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中国美术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许多关键性要素如图像符号、叙事模式、传播状况、组织管理模式等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这一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
本书是余曾善山水花卉小品集,随缘堂衰年变法如此轻灵,转身之华丽令人叹服。一个成熟艺术家的自我突破,比年轻人的创新更困难,而随缘堂做到了。“画不惊人死不休”是随缘堂主人生的最好写照。
《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旨在采取文献学、文化史和风格分析的方法,通过书画史论中的思想资料,结合作品分析对文人画的书法化演进过程进行梳理,探讨中国汉字书法对文人画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除对书法用笔的影响做进一步探讨外,还将着力研究文字学(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书法空间,包括汉字结构对文人画空间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