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凌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开创者之一,是航空工业知名专家,国家级专家人才。他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机载设备事业的创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本书以传记的形式介绍了航空先辈昝凌在中国的航空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大背景下,事业和思想不断锻炼成长的过程,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设计室在北京的创建,中国第一套飞机自动
傅增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澄怀堂日记》详细记录了傅增淯二十多年间的生活经历和参与的社会活动,涉及了教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医疗等诸多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他与政、工、商、学和艺术各界人士广为交往,且弟子众多,其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有趣的是,日记中还出现了他与《惜分阴轩
《杨钟健画传》向读者讲述追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老的成长过程,追忆杨老一代科学巨匠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感人史诗。本书通过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作者之一任葆薏女士(杨钟健先生儿媳)提供的珍贵照片、手迹等,将杨老一生神奇的经历,置于中国二十世纪所经历的重大历史变革的框架中。本书图文并茂,和单纯的文字传记相比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共收录张忠培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论著32篇。其中的30篇可被分为四组。第一组共10篇,主要围绕如何推进中国考古学发展、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前瞻、张先生对考古学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三个方面。第二组共13篇,主要讲考古学文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丝绸之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时代价值等专题研究,实施系列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沿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整体价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动人文沟通合作,促进文
邵武地处福建西北部,位于武夷山南麓,富屯溪之畔,远离中原,地理环境并不优越,然而历史上,特别是在两宋时期却是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号称“东南小邹鲁”。究其原因,实与文教普及科举盛行密不可分。进士名录自古就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然而历代地方志编纂者由于资料来源和观点立场的不同,使得与邵武相关的每一部志书对进士名录的记载都不尽
本书是北碚文化丛书之一,主要收集在饱经沧桑的年代,北碚厚重的抗战文化,挖掘历史资源,加强老城街道名称的介绍,配上图片把北碚抗战文化内涵介绍出来。全书以救亡的先声、西迁的故事、后方的前方、活力的源泉、科学的中心、文化的方舟、小城的大学为章标题展开全书的书写。比如第一章“救亡的先声”里写到了卢作孚率团考察东北、卢作孚发起成
本书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婺文化英语教学”课程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等方法研开展研究,使用Nvivo12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婺文化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经历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并提出如何改善和提升文化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路径,结合了文化与英语教学两个学科领域,通过将婺
本书是“澜湄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丛书——通识培训系列”之一,旨在为在云南边境地区外籍务工、经商等人员而编写的。针对外籍劳务、经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的特点,本书以简单易读、图文并茂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云南边境地区的人口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民俗风情等。通过学习本书,使外籍跨境务工、经商人员能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的基
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董萨”是景颇族的祭司。在没有文字的时代,景颇族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是通过口耳相传下来的,其中,“董萨”是精通民族语言、通晓民族历史、掌握民族文化的人群,是景颇族文化的传承人,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播者。该书作者用3年的时间走访了德宏州各县市、乡镇比较有威望的“大董萨”,收集大量的素材,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