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一般性的理论问题,包括对传统美学中先在于意境的一些美学思想——诸如“形神”“意象”和“境界”等这些基本概念一的阐释、界定与立论,据此进一步考察文献典籍中关于这些“先意境”思想与意境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讨论意境在传统语境中的基本内涵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自主性呈现,以及其审美理念的一般性描述方
本书主要讲解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和表现技法的演变历程,从历史的角度给予详细梳理。在文章脉络上没有按照惯常的线性描述方式,而是从艺术特征上将历史上的众多样式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或相近艺术理念与表现技法的画家流派放在一起论述,可谓中国人物画研究的新视角,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经研判,本选题导向正确,无意识形态问题。本
本书稿为常杰凯先生的素描人像和水粉静物写生作品集。素描人像、水粉静物写生练习是美术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是初学绘画者入门必须训练的技能,涉及素描、构图、透视、色彩等学科,是提高绘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书稿系统展示了常杰凯先生的50余幅素描人像和水粉静物作品,为美术学习者提高素描造型基础,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组织能力、色调
本书以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表现技法训练与实际应用为主线,系统讲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与艺术语言,并通过线性表现技法训练、明暗表现技法训练、装饰表现技法训练、创意表现技法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素描的多种表现技法及其要点。此外,对设计素描在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提高本书的实用性。全书结
本书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扩编项目之《明画全集》第十六卷嘉兴画派卷的第二册,内容一仍“大系”原有体例,分为“图版”“作品说明”“参考文献”“索引”四个板块。“图版”共收录海内外博物馆藏嘉兴画派画家项圣谟、陈嘉言等的绘画作品近48件,各有全图和局部图若干,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各位画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全貌及经典作品:各作品内
本书内容包括:雪梅、六旬自撰寿联、师说、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归来去兮辞、五柳先生传、春夜宴桃李园序、后赤壁赋、清平乐·六盘山、岳阳楼记、将进酒等。
本书收录“宋韵富春”浙江省首届隶书大展作品,以书写与宋代文化相关的内容,或有关描绘富阳的诗词、楹联、文赋为主,亦可书写积极健康向上的诗词、楹联、章句。
南北朝是中国史上一个政治、制度、文化的大变局时期。在书法史上,南北朝也是书法的转折时期,是中国书法二王传统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南北朝书法,直到清朝碑学的兴盛,其实都只是南朝的名家书法。碑学的兴起,才使得完全游离于历史记载的北朝书法作品才开始进入书法史,成为书法史的一次重要回归。本书在排列南北朝日渐丰富的新出土书法材料
本书用笔灵活古拙,山石用意笔写之,淡墨轻染,岸柳、杂树、芭蕉用勾点夹叶法,钱荷用臥笔横点,佛像、人物、山鬼用笔滞涩朴拙,富有韵味。全画笔法生拙奇奥,设色清秀淡雅,意境幽深,为金农山水人物画代表作品。第一开:墨笔白描佛像、菩提树;第二开:画礼佛图;第三开:画秋林共话;第四开:画湖山采菱;第五开:画青山薄汀;第六开:水墨画
本书内容讲述: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乃其于万历丙申夏四月仿宋人笔意,写燕吴八景,以送杨彦履者。其中既有广为人知的名山胜景,也有仅为画家和受画人所知晓的私密场景。其中《西山暮霭》《西山秋色》《西山雪霁》和《西湖莲社》四幅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北京城郊西山的景致;《舫斋候月图》所绘为董其昌在京城西郊的居所;另外三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