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考察范围,通过挖掘该地域乡村聚落如何生发于特殊地貌、如何适应于气候环境,揭示并掌握其顺应自然、善用自然的生长规律和智慧,由此建立面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可参考可应用的技术路径,并在理论层面为全球乡村研究的知识体系贡献中国乡村样本及其智慧。
南粤古驿道著名古建筑3D数字化图录
《周书》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是唐朝令狐德棻主持编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记述了从公元534年北魏东西分裂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 中华书局1971年版点校本《周书》,由唐长孺先生负责,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与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金陵书局本以及百衲本六个版本互校,同时通校
曾自嘲为唐朝片警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以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坚持文史融通和现代传记文学立场的写作追求,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以长期研究积累和新见文献做支撑,生动再现了他们真实而坎坷的生命历程,对各家诗歌也有精彩诠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其自有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产生了剧烈碰撞,而这一点尤其在元朝的国家祭祀制度中得以呈现。因此,研究元代国家祭祀的继承与变通,对于探索元朝蒙汉二元制度之冲突与调和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对于元代国家祭祀体系的认知
《宋祁年谱长编》宋祁(9981061),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官至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有《新唐书》列传、《景文集》等著作存世。《宋祁年谱长编》采用编年的方式以理清宋祁生平事迹为目标,展现其读书、从政、交游、文学创作等活动。本书按年编撰,列出宋祁一生事迹,并略作考证,其相关材料附后,其内容
邻水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3(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读,揭示三礼结集的过程和时间,解析三礼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并梳理历代围绕三礼展开的学术研究,探寻三礼学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第二部分是经文选注,对三礼原典进行精读,注解以古注为主,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三礼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该书是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刘龙、赵命可与20位当代著名作家关于文学的深度对话。这些作家在业界均很有影响,对文学也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的写作之路是如何起步的?他们是如何看待写作的?他们在写作中有没有困惑、会不会面临挑战?关于这些问题,这份对话录里都有详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