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是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古文字课程讲义的基础上整理而成,首次从书法、篆刻实践的角度,借助新出土文字资料,结合古文字与艺术之间相互运用的研究成果,分170个部首,对各部首收录文字进行系统讲解,详细梳理了甲骨文到汉隶之间的古文字字形和字义的演变过程,指出了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字
本书是一本中国画工笔花卉画片集,以二十四番花信风为主题,用工笔的形式将春季应时而开的代表花卉一一绘于纸上。作品拟宋人笔意,描绘工致,敷色古雅,风格温婉蕴藉。每幅作品以单页的形式呈现,背面附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得白描线稿和视频教程,既方便临摹学习,又方便单独装框,作为雅致的装饰品。另附簪花小楷诗词及花卉小传,欣赏工笔作品的
本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要的梳理,进而将黄公望与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放入画史的时空拼图中。自《剩山图》起,我们以空间的顺序解读了黄公望对画面的布局与安排,以及讲解了他作为一个创作者是如何用笔墨经营他的画中世界。正如同《富春山居图》这个题名,画面创造的是一个黄公望创造的山居世界,身为观者,无论是这卷作品最初的主
本书以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为解读对象,在回归古代长卷阅读方式的同时,通过画家与游客双重视角的切换,使读者既能像游客一样走在北宋汴京的街头,又可以全视角感受画家的创作意图与都城风物。在被张择端组织起的各种沿街店铺间,我们可以窥见公共空间中的东京生活与盛世隐忧。而当我们面对《清明上河图》这件似乎道尽了一日四时
本书是一本插画随笔集,作者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展开了一连串超乎寻常又充满趣味的奇思妙想。吉竹伸介引领读者重新审视习焉不察的事物,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例如:现在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那么,能不能再细分为”不可见垃圾””不可变凉垃圾””不可消失垃圾”呢?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周边事物展开思考,作品
本书为八大山人艺术研究的专著,它另辟蹊径以八大山人作品的“形”与“神”这两个关键方面作为关键切入点,进而展开了全面且深刻的论述。不仅如此,书中还进一步涵盖了对八大山人书画作品的精细解读,对其艺术思想的深入剖析,对诗文题跋的细致探究,对印章款识的独到阐释,以及对家学渊源的追根溯源等众多方面。为了更透彻地呈现八大山人作品的
这是一本集艺术与想象之大成的佳作,巧妙交织“桃花源记”的避世桃源梦与“镜花缘”的奇幻冒险,编织出一个孩童梦中神游的奇幻世界。从踏入梦境的那一刻起,读者便随同主角穿梭于光怪陆离的景象之中,每一幕都是对想象力的极致颂扬,每一笔都蕴含着绚美的视觉享受。此外,本书装帧设计亦堪称精美绝伦,封面以烫金工艺勾勒出梦境的轮廓,内页采用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素描与色彩的相关知识和绘画方法。全书共分为11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素描及其工具、素描构图与作画、素描表现方法、素描写生、速写、素描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认识色彩及其工具、色彩原理、色彩绘画、水彩画和水粉画。素描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本书以《古木垂阴图》为基点来研究石涛艺术的画中禅心,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通过研究石涛的禅宗生平与禅林交游,揭示石涛与禅宗之渊源,并结合石涛不同风格的禅意作品,阐述禅宗思想对石涛艺术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古木垂阴图》与石涛北游时期的活动背景及同期作品的笔墨风格、题跋内容和用印状况的比较来鉴析《古木垂阴图》之真伪,并深入
“北京画谱”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活化在京馆藏美术经典,挖掘北京美术大家经典名作为丛书目标。通过古代卷历史名作开篇,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导读,甄选画院馆藏中国古代绘画数字精品,现当代卷甄选京派工笔重彩画家任率英、王叔辉、尚泰安经典作品。本篇为“尚泰安篇”,展示了现当代京派工笔重彩画家尚泰安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