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理念上全景化思维深入不够、教育双主体之间的协同动能激发不够、教育治理中科学化运行推动较弱、教育环境意义建构的协同不够”等问题,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理论演绎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开展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新时代青年社会
全书原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符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的新时空学说——实践时空观。全书内容可归结为:一是从主客关系上把历史上的时空学说梳理为自然时空与抽象时空、绝对时空与先验时空、相对论时空观与生命哲学时空观这三个依次演进、逻辑严谨的系列,这一梳理追求时空阐释上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二是用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存在主义丰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饱含批判精神,超越意识和怀疑精神已经内化为其理论灵魂。马克思很多论著都是论战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等论著标题或副标题中直接使用了“批判”一词。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一个富于批判性的理论,从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考察对象,一方面全景梳理这一庞大手稿的百年恢弘编辑出版历程,展现其版本变迁与文本确立过程;另一方面以MEGA2最新成果为视域,对《德意志意志形态》文献学研究的新资料和新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既强调他人致马克思恩格斯书信的重大意义,又以之为依据深入辨析《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说”和
本书主要考察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尝试从“两个世界与一个人生”这一透视视角和解释框架出发,尝试对中国与西方两种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进行初步考察;2.以理性、自由、普遍法治、理性国家与世界历史为核心概念,以“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作为特定的透视视角和解释框架,解读世界历史理念;3.探索包括世界历史理论在
该书稿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实践的共建动力机制构建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共享发展的致思逻辑和实践指向,指明共建共享型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发展形态模式;接着,进一步阐析共建共享型发展的全过程,重点分析各环节要素,从起点、过程、结果上作出全链条运转机理
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研究既有生态危机促逼与发展模式反思国际背景,又有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国内现实需要,还有历史唯物主义迎接时代挑战与生产力理论重新认识等学科内在发展需要。反思传统生产力论时代局限,挖掘生产力生态内涵,促使其发展遵循生态规律,发挥人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度之自觉性,使生产力发展行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本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史论结合地探讨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当代诠释问题。作者从历史分析出发,梳理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及其体系建构的历史进程,强调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是新时代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从理论分析着眼,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和价值观,揭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积
本书前4章主要针对文本进行研究及导读,这一部分在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导读加入了新的内容,如关于母权制社会是否真的存在的争论,私有制的出现与妇女地位的关系问题,妇女生育与女性的“性”,爱情与婚姻,家庭的出现,不同形式的家庭特征,以及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家庭的批判,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等
本选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思维的实践原理,在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遗产的基础上,以人民性政治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生成的实践坐标,遵循人民性政治实践的价值逻辑,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形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人民性政治实践价值生成规律的科学理论的学术结论,以此作为全书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点。本选题不仅遵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