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度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的续篇,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十余位作家),在微观的文本细读和宏观的语境分析之间寻求平衡,突出这一时期世界语境内的中国经验和女性生命经验的独
《非虚构文学:真相与反思》是第八、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六、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王春林继《中国当代文学现场》后又一文学评论力作。此书中,王春林针对当下非虚构文学写作概况做出了点评,并针对非虚构文学重点作品从写作立意、思想境界等角度进行了精确、独到的评论,对非虚构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预测与建议。全书内容条分缕析,洞幽烛微,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
本书系“播音主持艺术丛书”之一种。诵读,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本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现当代经典诗文中精选100篇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对每一篇作品进行解析、注释。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传播中华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习者尤其是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书中每篇诗文均有诵读提示,增强了教材
本书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及其方法论进行了一番清晰的论析。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后起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形成了新的传统,蕴含着新兴的社会理念、价值观念和人文信念,同时带来了新兴的艺术方法、运作方法和学术方法。本书从文学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及学术史建构、文学学术与文学批评、文学作品研究方法、中
经过多年的创新和探索,浙江在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本土化道路,不仅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网络文学作家,而且在组织发展、产业开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浙江一些创新性的尝试成了独一无二的组织样本。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与南派三叔、蒋胜男等国内知名网络作家以及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等行业组织者、咪咕等产业平台的负责人展
陈忠实是一位深深植根于生活、对生命充满敬畏并忠诚于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旅程展示了从日常生活体验到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感悟的转变。本书通过深入分析《白鹿原》的创作历程,将陈忠实的文学生涯细分为三个阶段,旨在揭示这位作家如何通过自我反思不断实现艺术上的飞跃,以及他是如何将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理解融入其作
精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展开分析,以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散文和戏剧。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干将,鲁迅开始,截止当代作家莫言和余华的重要作品,并且有每部作品的赏析分析文章,有针对性的提出思考题,而且提供推荐阅读书目,帮着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便于自学者和文学爱好者,自学、自行检查阅读效果,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世纪之初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论文20余篇,分为“闻道章”“论道章”“探道章”三个部分。全书有对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建设与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国内外学界争议的犀利回应;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丰富比较文学研究理论的创新探索,也有深入田野调查以充实比较文学研究的示范作业。本书论述深
该书从区域文学和当代重释的视角切入,运用双线并构的方式解读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文学传统与文学经典”分别以著名作家王安忆、金庸、林海音、萧红、余光中等作家作品为论述对象,立足于文本研究视角,借助重读及对比研究方式,阐释其文学史意义及独特价值;下编“区域文学与文化变迁”将中国现代文学、区域文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