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现代与反讽两个关键词的观照下,既讨论中国禅宗思想,又讨论武侠文化,还兼及当下各种典型文学案例。目的在于,将某种文化内的精神产品,与普通的、世俗的精神产品进行并置解读,在公认悬殊极大的不同对象中寻找共性,探讨它们是如何又为何同样始于现代化经验,而终于向反讽美学开掘的。 以此种种,本书期望通过考察文学与文化中相反相成
创新来自何方?这是许多学子正在探索的问题。难道文史研究只能运用已有的书面材料这一条道达到彼岸吗?当年的大学者费孝通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打通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创新途径,解决了“江村经济”面临的现代化难题,没有沿袭国外现成的公式,而是在实地考察中找寻道路。创新的途径确立了,但并不是后来者纷纷效法。不效法的原因,当然不是图省力
《阿来研究资料》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阿来的研究专集,内容包括作家小传、作家创作谈、研究文章选辑、作家创作年表、评论文章索引。由《阿来研究》主编、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广教授等倾力编集而成。本书既有阿来本人的创作观阐述,又有陈美兰、陈晓明、郜元宝、高玉、贺绍俊、梁海、南帆、王一川、谢有顺、徐新建、张学昕等诸多国内著名教
在朱自清先生五十岁的人生历程中,写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学术随笔和理论专著,生前共编辑出版了十余种图书。朱自清先生的研究者陈武历经多年,把朱自清先生生前创作、编辑出版过的作品集,重新校订出版。该书收录的,就是陈武为“朱自清自编文集”而写作的十几篇“编后记”的汇编,另外,该书还收录了陈武写作的和朱自清先生创作有关的几篇读书
《销魂者考》共收录15篇文章,主要聚焦于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和作品,话题涉及潘晓讨论、刘震云小说中小人物对历史的承担、卫慧小说的历史隐喻功能等等。同时,也有对于相关学术著作的评论,如对于蔡翔《革命/叙述》和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的评论。这些文章显示了很强的哲学气质,作者往往从文学出发,抵达更为抽象的文学观乃至世界观
《先锋之刃》是由文学先锋性这一主题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叶与八十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批评家的对话,夹杂两篇作者个人的书评。*辑中的对话者是八十年代的先锋派,如莫言、余华、格非等;第二辑的对话者是批评家、诗人,如吴亮、韩东、程永新;第三辑的对话者是青年作家阿乙、李浩,*后一篇是木叶与十二位青年作家的集体对谈
本书以博士论文《林纾古文论综论》为基础修改而成。当前学术界,林纾研究是个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课题。本书主要以林纾的古文理论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以林纾的《春觉斋论文》为文本中心,并联系林纾的其它批评文本,研究林纾古文理论的内容、特色、价值、意义。全书分为五章,*章主要论述林纾古文论的学术渊源和取得的理论成果。第二章为林纾文体论
本书为作者多年评论合集,关注的领域既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流派,也包括对当代几位重要作家如阿城、张承志、叶兆言、张炜的作品,同时,作者对当代文化尤其是海派文化的生态有独到而深刻的思考。
本书是著名评论家李敬泽的*评论文集,收录作者自2014年以来有关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这些文章广泛涉及中国文学艺术的前沿问题,见解独到精当,文采纷披斐然。内容既有对近年来中国文学的总体性论述,也有对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
小说除了一个个看起来落入俗套的故事,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才会让我不致在阅读的中途废而不观? 这些人心的微澜,尘世的琐细,因为未经成见的提炼,不虚浮,不张致,细细密密地显现在人物的行为之中,自然地流淌于整个生活不绝的长流,因而有一种与生活本身的活力相生相长的郁勃之气,小说便显得生气灌注,元气淋漓。 这部评论集既聚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