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理论是以“文化霸权”为核心辐射开来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体。从学理层面看,他通过将“市民社会”移入上层建筑凸显了后者的相对独立性,在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群体的历史接合,因而他的社会结构理论和人学思想包含对“结构”与“
在德国留学期间,自己主攻专业为西方哲学,虽然定位于西方宗教哲学和基督教思想精神的研究,却也开始关注、涉猎西方自古至今众多思想家的行踪、言述,从而颇有感触和感悟。一直想将这些所思所感付诸笔端,可惜繁忙之中难觅机会,从而搁置下来,成为自己多年来不愿舍弃的悬念和心病。
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Spinoza,1632—1677)从来就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大概还是最激进和最有争议的人物。斯宾诺莎生于移居阿姆斯特丹的葡裔犹太商人家庭,看来由于他的异端观念,在青年时期他被西葡系(Sephardic)犹太社区革出教门。后来他终身致力于探索真理、自由及精神上的幸福。他还追求他理想的“
《尼采全集:人性的,太人性的书(第2卷)》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同时也流露了他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情绪。全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了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
《尼采全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4卷)》是一部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同样也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尼采)。这部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
本书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主题,选编了《历史哲学》、《历史中的理性》、《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现象学》中的相关内容。考虑到文本的逻辑性、思想性和可读性,译者为书中的各个部分拟加了小标题。
《苏格拉底之死》内容介绍:苏格拉底的死似乎促使柏拉图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把与苏格拉底有关的记忆保存并且保护起来。由于他是一名诗人——他是希腊诗选里一些非常美丽的爱情诗的作者——他很自然地会想到用某一种文学表达方法;可是,他没有用诗来描述苏格拉底,而是想到用充满戏剧性的对话来描述,这样就可以用苏格拉底生前实际用过的辩论法
《法国认识论:1830-1970》不是要给出一个关于法国6pist6mologie的百科全书式的详尽概述,而是旨在描述一个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合理的形象。这里所汇集的研究回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法国认识论:1830-1970》的第一部分题为“思想传统与研究机构”,是对于1900年到1950年这个时期的研究。正是在这个时
先师严群先生(1907-1985),字孟群,号不党(取“君子群而不党”之义),福建侯官人,是严几道先生(复)的侄孙。先生幼时即甚受几道先生钟爱,认为可成大器。七岁即开始人私塾读《四书》、《五经》。人中学后,因阅读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受其影响,遂立志终身致力于哲学的研究。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继入燕大研究院深
本书将本雅明的批评思想置于现代思想史和批评史相结合的坐标系中,从其理论渊源与话语方式的梳理入手,以当代思想家的见解作为评价参照,通过对其批评文本的细读式阐释,从而对本雅明的批评思想家的肖像进行了重新显影,尤其是对其批评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