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王莽新朝倾四十万大军压境昆阳,欲剿灭汉室起义。面对悬殊兵力,智勇双全的刘秀命九千将士死守孤城,亲率十二骑趁夜突围求援。王莽绝不会想到:那个从南阳走出的布衣青年,正用剑尖挑起一场王朝的葬礼。天时骤变,陨石坠营,兽军压境,昆阳城头烽火连天。刘秀率军内外合击,终以少胜多。此战不仅击溃新朝根基,更让刘秀名震天下。从
发源于山东莱芜的少昊之裔嬴族一族,后来繁衍为嬴秦和嬴赵两大分支,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别建立秦国和赵国。这两个诸侯国分别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文化,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政体制的王朝,深深影响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秦朝灭亡后,嬴秦与嬴赵的
漫画推恩令+漫画趣读三十六计漫画天机全2册 小学生醒脑开悟千古阳谋真相变通谋略之道强者破局成事法则 青少年课外阅读书 为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之一种,记事年代相当于《战国策》,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关于战国后期纵横家的言论。书名《战国纵横家书》、各章章名为整理者据内容所加。该书共27章,11000多字,其中11章内容、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另16章不见于现存的传世古书,本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战国史提供了珍贵
本书讲述东晋王朝建立后,王氏家族的王敦出于自身野心,举兵攻打建康,然而王氏家族另一重磅人物王导却并不支持他的叛乱,他立志建立世家与皇室共治的格局。在一众世家和流民帅的努力下,王敦之乱迅速平定……然而王朝权力的争夺却只是开始,失去重要军事力量支持的王导面临着皇帝司马绍、世家庾氏、寒门军阀陶侃的挑战。在王导辗转腾挪的周旋下
灵帝后期各种矛盾如何集中爆发?国家如何由统一走向分裂?秦汉大一统如何崩溃?献帝初年的破碎性分裂又如何最终演变为局部统一的三足鼎立?本书聚焦于东汉覆灭前三十年的历史时期,即汉末群雄混战的阶段,尝试通过对基本史事的重新梳理,分析各主要军阀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军阀之间的利益纠葛,并从秦汉大一统制度遗产的角度,来探讨秦汉旧制是怎
现代性的发展让我们将文学和政治视为两个独立的、彼此不可简化的领域。如果历史学家要探究其他地方和其他时代的情况,就必须摒弃这种新观念。在五、六世纪中国南方的建康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文学和政治割裂开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文”——都是由宫廷和行政机构塑造的。大臣是“作家”,礼是他们的“美学”,皇帝、王公和其他大臣则是他
本书立足新见碑志,探究北魏至隋唐胡汉之间既互为异质又两相融合的民族关系,以此追溯胡姓家族的渊源与发展,丰富中古时期民族交流融合的研究案例,进一步深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规律;分析西北地区胡汉杂糅、中外对峙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军事制度、边防地理等,把握历代王朝对边疆的经略政策,补足西北边防史的细节与脉络;填补正史缺失
本书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的史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包括帝王纪事、人物传记、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是研究西汉时期历史人文、政治典章以及民族交流的重要史料,同时,《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以“实录”精神为人物做传,语言平实生动,是传记文学中的典范,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具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共65卷,其中《魏书》(又称《魏志》)30卷,《蜀书》(又称《蜀志》)15卷,《吴书》(又称《吴志》)20卷,为陈寿所撰。记述了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执政至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280)吴国灭亡共85年的史事。《三国志》上承《史记》《汉书》,与之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