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级艺术史研究大家,福西永为普通读者写下了这部关于葛饰北斋的评传。它既介绍了北斋的生平,也对北斋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这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书写对象的角度来看,本书都可以被称为“大师小书”。此书,本书还搭配了大量罕见的北斋画作。包括导言、北斋的经历(出身、北斋的探索、
本书以英国著名蒙古学家查尔斯·鲍登(CharlesBawden)的蒙古学研究为研究对象,按照鲍登的个人学术发展轨迹追溯其蒙古学研究历程,总结他在蒙古学研究各领域的重要成就,评析他对世界蒙古学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本书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对查尔斯·鲍登的生平进行了概述。本书从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查尔斯·鲍
本书为成中英教授的学术自传,也是其悠长岁月的积淀。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是他实际经历的生活与学习写照:从童年时代在大陆乡居,到青年时代到台湾地区求学,再到进一步走向海外深造、教学。与之相应,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乡里—我的少年时代(1935—1949)、第二部分海岛—我的青年时代(1950-19
本书为德国医生保罗·阿思密的后人根据阿思密在中国期间拍摄的照片资料和报告、日记等文字材料整理、编写而成。 保罗·阿思密于1900年首次来到中国,并进行了一次从北到南穿越中国的旅行。1906年他又来到中国,乘船逆行长江到达重庆,开办了重庆第一家德国现代医院大德普西医院。后来与中国女子结婚,彻底
巴尔扎克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巴尔扎克研究文集》主要着眼于近两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巴尔扎克专业学术研究,根据中国巴尔扎克研究的情况,选择了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以及较新的、尚未有中文译文的论文。这些论文来自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出自巴尔贝里斯、普鲁斯特、布托尔、茨威格、费定等著名作
\"本书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圣雄”甘地于1925年所写的自传,附书名为“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尽管作为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甘地在政治上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崇高成就,但他也曾是一个笨拙、胆怯、懦弱的普通人。本书通过甘地坦率和谦卑的讲述,展现了一代圣雄探索真理、自我成长的真实过程。\"
\"二战初期,法军的迅速溃败成为一代法国人的噩梦和创痛。作为战争亲历者以及最终葬身于战火的抵抗者,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怀着满腔义愤”记录下了其在前线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于战事发展的细致观察。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战争中法国最高司令部的一个个人物,以及前线信息的断裂与行动的迟滞,以史家的敏锐洞察力,深刻反思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传记里,南希·斯拉克第一次将这位杰出科学家、教育大师,一位兴趣广泛、从中世纪艺术到富营养化之危均有涉猎的博学者、一位令人愉悦的朋友和笔友的一生完整地呈现出来。斯拉克翻阅了哈钦森的全部档案,多次采访哈钦森本人和他的学生、同事和友人。她评述了哈钦森对理论生态学、湖沼学(一门研究淡水生态系统的学科)、生物地球
探秘文学巨匠契诃夫的心灵独白:我希望我的生命是奔跑,是流淌,而非爬行。 收录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于1876年至1904年近30年间的珍贵书信250多篇。 毒舌又幽默的男人:我不打算结婚。我想变成略微秃顶的老头儿,独自坐在漂亮书房的大桌子后面…… 囊中羞涩的作家:我希望到了春天能赚一大笔钱。
穆太奈比是阿拉伯家喻户晓的阿拔斯王朝大诗人,被誉为“桂冠诗人”,是阿拉伯的”李白”。这本书用实际考察和田野研究的方法,聚焦穆太奈比一生之旅,追寻其脚步,分析其旅程、思想等,此外,还反映了作者在行走的旅程中的所思所想。诗歌不仅是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文学载体,也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穆太奈比是阿拔斯王朝后期诗人,当时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