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选了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的两晋、南朝和北朝的相关内容。 作者梳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国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民族融合、士族制度等内容,同时从唯物主义史学以及人民史观角度,剖析了这一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
1911年,辛亥革命席卷神州大地,大清王朝土崩瓦解,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古老的中国由此改道;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此后,西方列强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中国全局的代理人;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创造了条件,同时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东三省并扶植伪满洲国,随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明确提出对日抗战的坚决主张,全国军民奋起反抗。随着全民抗日浪潮的风起云涌,1937年西安事变爆发,最终促成国共合作,双方共同肩负起抗日救亡的使命……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让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警醒。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驱使他们睁开眼睛,学习西方,认识世界,寻求变革图强之路。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谭嗣同血染菜市口,近半个世纪里,涌现出许多暗夜寻路人。尽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有过彷徨和倒退,但他们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封闭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he
1898年(农历戊戌年),康有为等改良主义者发起政治改革运动。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先后颁布几十道新政诏令,内容涵盖诸多层面,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由于各种原因,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和破坏。清朝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覆亡在即。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四大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过激流汹涌的条条江河,翻越陡峭险峻甚至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穿越沼泽密布的茫茫草地,终于赢得伟大长征的胜利。
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19世纪60年代,奕?、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掀起了一场引进西方文化及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持续了30余年,虽然最终没能实现自强,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实现和平民主,热切期盼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持其独裁统治,蓄意挑起全面内战。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新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封建残余思想、旧礼教和旧道德依然阴魂不散,阻碍着社会进步。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了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革命运动,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当军乐团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这一刻宣告了广大劳动人民被统治阶级剥削奴役的历史已经结束,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