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达到一流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从生平、哲学、史学、美学、政治、文化、文学等多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全
本书是国民作家朱自清第一部大传,历时十余年创作,由朱自清后人亲自审定。以编年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朱自清一生追求真理、潜心创作、一心向学的光辉历程。 北大毕业后的朱自清,在江南生活、工作了五年,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作家朋友,分别创作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重要作品。1925年8月,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
本书以"文人"的概念、批评与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先秦两汉"文人"概念的分析,揭示"文人"与"德"的内在关联,勾勒"文人"概念由指向德行世用到指向文本的粗略线索,阐释由此所衍生的批评方式和原则。从史学、儒学、德行、文艺四个角度切入,结合韩愈、宋濂、王世贞等个案,分析不同视角和立场下的"文人"身份批评,揭示传统观念、身份
本书主要介绍了沂山区域九县(市)的中医(药)名家,分为"名医传略"和"当代名医录"两部分."名医传略"共收录480人,对历代各类志书资料收录的沂山区域名医进行了介绍,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该区域历史上众多名医的医学成就,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即使身处乱世,仍坚守医学信仰,为民众解除痛苦,体现了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当代名
本书系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之一。1953年,肖培根毕业于厦门大学;1953年至1983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室主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担任浙江康莱特
本书详述了地质学家於崇文的传奇人生,展现其在地质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於崇文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在家庭重视教育的氛围下,他从小热爱学习。求学阶段,他辗转多校,先后在南洋中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地质系等接受教育。其间,他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却始终坚持追求知识。在学术研究上,於崇文成果丰硕。他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与
本书以我国著名氟化学家陈庆云的生平为主线,展现了他在氟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为国家科研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陈庆云出身湖南农民家庭,凭借努力考入北京大学,后留学苏联。他在氟化学领域成果丰硕,回国后投身国防事业,参与氟橡胶等关键材料研制,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他还致力于民用项目开发,成功研制铬雾抑制剂F53,开发新型制冷剂,推
本书生动地讲述了白起的出生背景和早年生活,还有他如何在秦昭襄王时期得到丞相魏冉的推荐,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其中详细描述了白起指挥的几场重要战役,包括伊阙之战、长平之战和伐楚之战,等等。从这些战役中,能够看到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白起的个性特点。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深入探讨秦朝名将王翦的生平与成就。书中描述了王翦早年的军事训练情况和早期的军事生涯,记录了他凭借军事才能和战术智慧,如何通过一系列战役证明自己的军事天赋。书中的核心部分,详细叙述了王翦在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包括他如何率领秦军,如何教导儿子王贲攻破韩、赵、魏、楚、燕、齐六
本书紧紧围绕忠贞爱国、丹心节义、勤政廉明、革故鼎新、守信向善、开放包容这六种庐陵传统文化特质,通过讲述文天祥、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罗伦等诸多庐陵历史人物的故事,展开对“庐陵风骨”这一能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主题的论述。本书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高度契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