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摩尔是20世纪初与英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一起到达中国的爱尔兰作家,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不仅在文学上大有成就,在艺术领域也观点独到,本书是他文学观、艺术观的“宣言”,以谈话录和散文的形式写就。在书中,他与不同的来访者畅谈文学观点、深入讨论名作内容情节、交流创作思想,对理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启
本书精心甄选了曾经深深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30部世界名著,每部作品都由心灵呓语、口味经典、对话人物、作者?作品4个板块组成,让青少年在认识、熟悉这些世界文学名著的同时,引导青少年进行有效阅读,从而向青少年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书精选老舍、鲁迅、太宰治、中岛敦、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佩阿索、凯鲁亚克等的文章,对“人生”这一宏大命题发出各自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这些文豪大家对人生的探索与思考远超常人,即使在生活不如意时,也能写出生之喜悦,而本书正是浓缩集结了这些思想精华,这些智者的思想即使相隔百千年依然散发着灿烂耀眼的智慧光芒。本书大致分为我与
陈超,诗人、理论家,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现代诗学,现代西方哲学。陈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开始,就一直站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前沿,为新诗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的诗学论著《生命诗学论稿》问世,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独特的理解角度,创造性地
本书是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持的关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的专业论丛,以早期英国文学研究为主,兼顾欧洲其他国家、其他语种和语言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具有专业性、综合性、跨学科、跨语种的特点。论丛将学术性置于首位,并重视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以中文论文为主,也有少量英文论文发表;既有资深学者的论文,也有年
吕惠,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西方文论等领域的研究,2010—2011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在《外国文学》《外交学院学报》《外语与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独著《女权与女性:凯瑟琳·安·波特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出版,该书于
本书是一本外国文学专业学术论文集,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欣教授、石坚教授担任主编,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赵毅衡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本论文集本着兼容并蓄、实践创新的学术理念,深入探索外国文学研究,同时将叙事学理论与方法系统拓展至各学科领域,沟通文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电影等不同形式和领域,含纳叙述学、文学批评、
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美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奥尔巴赫和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都受到《新科学》的影响。维柯在《新科学》中对世俗与神圣领域之关系的探讨为我们重新思考世俗化理论和世界文学话语提供了契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是一部从世俗化理论角度出发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CSSCI集刊,与此前出版的同名集刊在内容上有一点的延续性,本集刊已经出版了23辑,于2023年入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CSSCI。本期主要刊载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区域国别研究(主要与文学文化相关)、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也包括若干评论及译文,主要收集当年外国文学研究
本书以编年为序,以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重要文学事件为纲,梳理了近400位作家和他们在新世纪发表的1500多个重要作品,以小说和短篇小说为主,也不乏戏剧和诗歌,还有传记、回忆录、历史著作等非虚构作品。本书以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和重要文学事件为纲,按照2000-2020年间的“重要文学奖项”“重要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