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清中叶以来,子弟书完成了中国传统叙事诗的最后飞跃,形成了独特的子弟书文体。着重研究了子弟书文本,以及子弟书版本及流传等内容。
崔蕴华,1974年生,山西长治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已发表文章数十篇,参编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大学生人文素质”立项项目《意义世界探幽:中外文化名著导读》(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代表论文:《子弟书中的八旗子弟形象论》(载《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红楼梦子弟书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载《安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等。
引言
第一章 子弟书概述
第一节 子弟书名称研究
第二节 子弟书渊源考
第三节 子弟书的体制
第四节 子弟书作家群
第五节 子弟书的没落及文化意义
第二章 子弟书文本研究(一)
第一节 改编作品:经典的诗化重构
第二节 自创作品:子弟身份的体认与反思
第三节 风俗作品:京韵自多情
第三章 子弟书文本研究(二)
第一节 子弟书的叙事结构
第二节 子弟书的多重叙述身份
第三节 心语化与物语化
第四节 流动的叙事视角
第五节 子弟书的语言与修辞
第四章 子弟书艺术活动研究
第一节 演出场地
第二节 伴奏乐器
第三节 音乐曲调
第四节 演唱的艺术功能
第五节 演出过程
第六节 票友与票房
第五章 子弟书版本及流传
第一节 子弟书目录综述
第二节 子弟书版本研究
第三节 天津版本
第四节 百本张与子弟书书坊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