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翻译家潘丽珍名译本,高中阶段)(最超值新课标读物)
定 价:26.8 元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家雨果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一出版就引起轰动的经典浪漫主义小说。 本书围绕“命运”一词展开。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心地阴暗丑陋,他疯狂地迷恋漂亮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因为得不到她的心,竟借教会的力量将她送上绞刑架。敲钟人卡西莫多面貌丑陋,心地纯真善良,他不惜性命去救爱斯梅拉达却未成功,便怒将恩人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推下……命运将他们捆绑在一起,赋予他们曲折离奇的经历和错综复杂的情感,最终造成他们的毁灭。全书采用了“美丑对照”的表现手法,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原序定本附记第一卷一、司法宫大厅二、皮埃尔·格兰古瓦三、红衣主教大人四、雅克·科佩诺尔老板五、卡西莫多六、爱斯梅拉达
第二卷一、新的打击二、河滩广场三、以善报恶四、黑夜跟踪漂亮姑娘的种种麻烦五、《麻烦》续篇六、摔罐成婚七、新婚之夜
第三卷一、圣母院二、鸟瞰巴黎
第四卷一、善女二、克洛德·弗罗洛三、敲钟人四、狗和主人五、克洛德·弗罗洛续篇六、不得人心
第五卷一、圣马丁修道院院长二、“这一个将会杀死那一个!”
第六卷一、对古代司法界的公正概述二、老鼠洞三、一块玉米饼的故事四、一滴水,一滴泪五、玉米饼故事的结尾
第七卷一、把秘密告诉山羊的危险二、神甫和哲学家是两回事三、钟四、’A N Γ K H五、两个黑衣人六、大街上骂人后患无穷七、夜游修士八、临河窗子的妙用
第八卷一、金币变成了枯叶二、金币变成了枯叶(续)三、金币变成了枯叶(续完)四、抛却一切希望五、母亲六、三个人,三颗心
第九卷一、高烧二、驼背,独眼,瘸子三、聋子四、粗陶花瓶和水晶花瓶五、红门的钥匙六、红门的钥匙(续)
第十卷一、圣贝尔纳修士街上格兰古瓦大献妙计二、“当你的流浪乞丐去吧!”三、快乐万岁四、帮倒忙的朋友五、法兰西路易先生的祈祷室六、短剑在闲逛七、夏多佩来救援了
第十一卷一、小红鞋二、“白衣美人”(但丁)三、弗比斯成婚四、卡西莫多成婚《巴黎圣母院》导读
三百四十八年六个月零十九天以前的今天,巴黎老城、大学城和新城的三重城垣内,所有的教堂钟声齐鸣,惊醒了酣睡中的居民。 然而,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在历史上却是平淡无奇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巴黎大小钟楼钟声四起,男女老少纷纷起床,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不是皮卡第人或勃艮第人打来了,或是要抬着圣物盒游行;也不是拉阿斯葡萄园的学生造反了,或是威名显赫的国王陛下进城来了;不是巴黎隼山的绞刑架上要绞死男女扒手,甚至也不是那些穿得花团锦簇、帽子上插着羽毛的外国使团突然来临。这种事在十五世纪是屡见不鲜的,不到两天前,还曾有过这样一队人马在巴黎招摇过市,那是佛兰德的使团,专程前来为法国王太子和玛格丽特·德·佛兰德公主缔结婚约的。波旁红衣主教嫌这一行人太麻烦,但为了讨国王欢喜,只好强做笑脸,迎接这群土里土气的佛兰德的市长、镇长们,在他的波旁府大演优美的寓意剧、讽刺剧和笑剧,让他们一饱眼福。可是下了场倾盆大雨,门前的华丽帷幔淋了个不亦乐乎。 一月六日,拿让·德·特洛瓦的话来说,是使巴黎全体民众欢天喜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从古以来就是主显节和愚人节合而为一的隆重日子。 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那天,要在河滩广场上点燃节日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的墓地里种五月树,在司法官的礼堂演圣迹剧。通告头天就公布了:巴黎总管的差役身穿漂亮的紫色毛料半截袄,胸佩白色大十字,在各个街口吹着喇叭,大声宣布总管府的通告。 因此,市民们一早就关上了家门和店门,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拥向这三个指定的地点,有的去看篝火,有的去看五月树,有的去看圣迹剧,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不过,我们要对爱看热闹的巴黎人唱首赞美诗,他们凭着从古代遗传下来的常识,大部分人都去看篝火和圣迹剧,因为一月看篝火正合时令。至于圣迹剧,是在司法宫礼堂里演出,上有屋顶,四周有墙壁,不怕寒风和冷雨。因此,爱看热闹的巴黎人都不约而同地拥到这两个地方,而布拉克小教堂墓地里那株可怜的纸花稀疏的五月树则在一月的严寒中瑟瑟发抖。 拥到司法官前后左右各条街道的人尤其多,因为他们知道,两天前来到的佛兰德使臣们提出要在司法官大厅里看圣迹剧,同时观看丑八怪之王的挑选。 那天,要想挤进这间大厅可不容易,尽管它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礼堂(的确,那时候,索瓦尔还没有测量过蒙塔吉城堡的大厅)。司法官广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好似一片汹涌澎湃的海洋,站在临街窗口看热闹的巴黎人大饱了眼福。通往广场的五六条大街,犹如五六个河口,时时刻刻涌出一股股人流,汇人大海。不断壮大的人流冲击着广场周围的房屋和不规则的墙角,犹如海浪冲击海岸上伸突出来的岬角。司法官那巍峨的哥特式建筑的正面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台阶,两股人流不断上上下下,到了台阶中层就一分为二,沿着两侧的台阶奔泻而下,可以说,犹如两股流水不断泻入广场,正如瀑布泻入湖泊一样。喊声、笑声、无数双脚的践踏声,合成巨大的喧嚣,这喧嚣有时会变得凶猛异常,人流的后浪把前浪推向台阶,有时却又后退,引起阵阵骚动,掀起团团旋涡:不是总管府的一个弓箭手在推推搡搡地维持治安,就是一个骑警的马在那里尥蹶子。这个妙不可言的维持治安的传统由巴黎总管府传到保安队,又传到骑警队,再传到当今的巴黎警察队。 家家户户,大门口、窗户前、窗洞里、屋顶上,满是人头,成千上万。市民们一张张善良的面孔平静而诚实,注视着司法宫,注视着嘈杂的人群,他们个个都心满意足。因为,即使是现在,有许多巴黎人仍只满足于旁观看热闹。眼前是·堵高墙,高墙后面正在发生什么大事;*这高墙本身就足以使人产生兴趣了。 假如我们这些一八三〇年的人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夹杂在这群十五世纪的巴黎人中问,和他们一起挤挤撞撞、拉拉拽拽、磕磕绊绊地挤进这个本来极为宽敞而在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这天却显得异常狭窄的大厅,也会觉得里面的景象既不是没有趣味,也不是没有吸引力的。虽说都是很古老的东西,但恰恰因为古老,我们才会感到更加新奇。 要是读者同意,我们就来想象一番,看看读者若和我们一起夹杂在这群身穿罩衫、短袄或短裙的嘈杂人流中跨进大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首先,我们会感到耳鸣眼花。头顶上是木雕贴面、饰有金色百合花图案的蓝色双拱穹,脚下是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离我们几步远,有一根大石柱,走过去还有一根,再过去还有……直到大厅尽头,共有七根大石柱,支撑着双拱穹的七个拱底石。前面四根石柱周围摆了几个货摊,玻璃制品和假首饰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里面三根石柱周围放着几条橡木板凳,这些板凳已经被诉讼人的裤子和代诉人的袍子磨得又旧又光了。大厅四周,顺着高墙,在门与门、窗与窗和柱与柱之间,一列塑像不见尽头,陈列了自法拉蒙∞以来的历代国王:游手好闲的国王双臂低垂,目光下视;骁勇善战的国王昂首举臂,仰望天空。还有一扇扇尖拱长窗镶着五光十色的彩绘玻璃,一个个宽阔的出口处竖着一座座精雕细刻、绚丽多彩的门扉。拱顶、石柱、高墙、窗框、门扉、护壁板、塑像,这一切,从上到下,一片湛蓝金黄,辉煌灿烂。这些东西,在我们想象中看见的时候,光泽已经有点黯淡,到了公元一五四九年,已被灰尘和蜘蛛网所淹没,几乎全然不见当年的光彩,尽管那年杜·布勒尔还照传统的观念称赞过这些建筑。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