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三十期) 读者对象:该领域研究人员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集刊。编辑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委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多国高校与学术机构,主编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教授。本刊宗旨为报道国际汉学界在中国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搭建中外学者交流的学术平台。常设栏目包括文明传播、文献天地、汉学人物、马可·波罗研究、研究综览等,侧重介绍汉学在中国文学、文献、历史、考古、艺术及中西交流等多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作者多为国内外一线学者及优秀研究生,文章多具原创性与较高学术价值,对推动相关议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本期“文明传播”栏目刊发2篇论文,分别探讨李氏朝鲜时期的兵书编纂与军制改革,以及日本汉籍书店求文堂书店的历史。“文献天地”栏目收录5篇文章,涉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避讳考证与翻译问题、《古今诗删》的版本流传、民国时期北平中德学会图书馆的藏书状况与学术价值等。其中,《“胡适英文档案”秘藏庄士敦、卫礼贤、雷兴书信》一文尤其值得关注。该文整理并翻译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所藏“胡适英文档案”中溥仪私人教师庄士敦(6通)、德国汉学家卫礼贤(3通)及梵文学者雷兴(4通)的书信,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及胡适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此外,《从新知求索到实务救国——国家图书馆藏晚清西学文献选介》一文系统整理并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所藏74种清末西学文献,呈现了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实业救国、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以及学制改革与学科体系萌芽等多方面的历史面貌。“汉学人物”栏目刊载3篇文章,分别关注曾在北京建立西文藏书馆的莫里循(清末民初时期),以及为燕京大学筹集资金奔走的洪业,另外特刊李成晴老师怀念广岛大学陈翀老师的文章。“马可·波罗研究”专栏收录2篇关于《马可·波罗寰宇记》的论文及1篇影印本序文。“研究综览”栏目推出商伟《〈屈原与楚辞〉前言》与付苏《魏宁〈楚辞〉英文新译的学术思想与翻译策略》两文。“基地纪要”栏目记录了河野贵美子教授关于空海的学术讲座内容。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