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过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他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
在2015 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发扬周恩来同志的精神风范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周总理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德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18 年3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充满感情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并高度评价道: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在讲话中,总书记用六个杰出楷模,深刻阐述了周恩来同志崇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其中就包括周恩来的家风家教等。
家风,是指家庭生活的基本环境,是家中长辈所树立、传承的价值准则和精神力量。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伯父周恩来的品格风范在党内外乃至世界都有口皆碑,他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都潜移默化在我们的身心里。没有亲生子女的他将西花厅变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所以,本书所描述的家风并不局限于周家这个家庭或家族,而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广义的红色家风。
对先伯父周恩来,我一直称呼伯伯,由于他在周家家族中大排行是行七,我习惯上称呼先伯母邓颖超七妈,这个在《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一书中都有过交代。在本书的部分行文中,将保持这两个称谓。
伯伯的感人故事、光辉事迹实在太多,我知道的自然有限。本书收录的内容主要为我和亲属们亲身经历的,我从伯伯、七妈那里及他们身边工作人员处听说的,以及从一些书籍报刊资料里看到的,难免挂一漏万。尽管水平有限,我还是衷心希望,本书能够让读者朋友们了解周恩来的家风,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周秉德
2024 年12 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