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众多唐诗之路中研究起步最早、研究成果最丰富、影响最显著的文化旅游线路。不仅如此,它还是一条自然山水风光与人文资源富集的魅力廊道。号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浙东最大最长的运河,最早又是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镜湖(宋因避讳改作鉴湖),充满诗意的黄金水道剡溪,慈孝之水曹娥江,充满英雄气概的会稽山,佛道气氛浓厚的天台山、四明山、普陀山、天姥山、沃洲山、括苍山、金华山、烂柯山、石门山、仙都,居钱塘江南北交通要冲的渔浦潭、西陵(五代改称西兴)渡口,让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古纤道,中国书法圣地兰亭,拥有江南第一大佛的石城寺(今新昌大佛寺),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寺院、宫观、祠庙等等,都分布在这条诗路周边。古往今来,诗路吸引五湖四海乃至海外文人极多,他们的诗文著述流播海内外,成为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天台山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辐射四方的高地。因为这里还是浙东沿海几条江河的入海口,此地又成为中外海上通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口岸。唐朝才子王勃、骆宾王、宋之问、沈佺期、孟浩然、张子容、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顾况、李绅等络绎来游,都留下诗作,为浙东唐诗之路增色添辉。
就台州唐诗之路而言,以诗路仙山天台山为标志,沿途有石梁飞瀑、华顶、赤城、琼台双阙、寒山、桃源、台州恶溪、临海江(今灵江)、南黄诗路古道、天台宗根本道场国清寺、道教基地桐柏宫,道教全国十大洞天中的三大洞天委羽洞天(大有空明之天)、赤城洞天(上清玉平之天)、括苍洞天(成德隐玄之天),临海郡与永嘉郡交界的临海峤,台州州城临海、巾子山、城南码头(南宋以来为中津浮桥)、城墙、水军基地东湖等风景名胜。走在这条诗路上,不禁会吟诵起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来去赤城中,逍遥白云外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油然而生向往之心……这一连串的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山水与人文胜迹迎来重视研究、保护利用、建设改造的浪潮,令人振奋,备受鼓舞。
本书以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遗迹为基础,以唐诗和唐朝诗人为主线,兼顾其前后时代,串联各种类型的景观,以图片为载体,以唐诗为点题,合成可观可读、可感可游的大众普及性唐诗之路文旅融合之书,以收图文并茂、诗画辉映之效。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可为背包客、驴友、自驾游、研学旅行、文化旅游等个体与群体旅行提供重要参考。作为一种尝试,先从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和文化地标天台山所在的台州开始,期待得到广大读者和方家的指导。
根据自然地理形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的条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条件,将浙东唐诗之路台州片(以下简称台州诗路)做如下划分:联系历史上的官道(驿道),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由台越两州交界处的关岭入境,经天台、临海、黄岩、温岭(泽国、大溪)湖雾岭出境向永嘉(温州)为一列;当代交通干线浙东沿海高速与沿海海上岛屿、港湾、交通航线相融合的纵向线路为一列;台州最大水系灵江(永安溪始丰溪灵江椒江)为一横。以上三者构成H形(或者换个角度为工字形)的框架,来总揽台州诗路。
【壹 登天台】
小引 登天台
006 李巨仁登台山篇
009 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010 李隆基答司马承祯上剑镜
012 张说寄天台司马道士
015 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
016 崔湜寄天台司马先生
018 宋之问灵隐寺
020 宋之问送司马道士游天台
023 宋之问寄天台山司马道士
024 李峤送司马先生
026 沈佺期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先生子微
028 孟浩然舟中晓望
030 孟浩然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032 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一子
034 孟浩然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036 李白天台晓望
038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节选)
040 刘长卿赠微上人
042 张继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044 章八元天台道中示同行
046 贾岛送无可上人
048 寒山卜择幽居地
050 寒山余家本住在天台
052 寒山自从到此天台境
【贰 寻佛道】
小引 逍遥白云
058 孟浩然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节选)
060 李白早望海霞边(节选)
062 顾况从剡溪至赤城
064 张佐忆游天台寄道流
066 鲍溶寄天台准公
068 姚合送陟遐上人游天台
071 许浑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人
072 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
074 许浑思天台
小引 国清松径
080 李白普照寺
082 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086 刘长卿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
088 刘长卿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
090 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092 姚合游天台上方
094 许浑寄云际寺敬上人
096 薛曜送道士入天台
098 贾岛送僧归天台
100 许棠赠天台僧
102 许棠题慈恩寺元遂上人院
104 杜荀鹤送僧归国清寺
106 寒山丹丘迥耸与云齐
108 寒山忆得二十年
【叁 觅奇观】
小引 石梁飞瀑
116 孟浩然寻天台山作
119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节选)
120 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节选)
122 韦应物题石桥
124 司空曙寄天台秀师
126 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128 顾况临海所居(其二)
130 刘禹锡送元简上人适越
132 刘禹锡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134 李绅琪树(《新楼诗二十首》之十七)
136 李绅龙宫寺(《新楼诗二十首》之七)
138 施肩吾送端上人游天台
140 朱庆馀送虚上人游天台
142 朱庆馀送元处士游天台
145 马戴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146 李频越中行
148 李频送台州唐兴陈明府
150 李郢重游天台
153 徐凝天台独夜
154 王贞白寄天台叶尊师
156 张蠙送董卿赴台州
158 寒山我闻天台山
160 释景云画松
163 释皎然送邢台州济
164 李达奉和大德《思天台》次韵
167 詹景全跪受大德珠玉不揆卑劣谨次来韵
168 寒山瀑布千丈流
170 方干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172 方干送钱特卿赴职天台
174 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176 曹松天台瀑布
178 秀登送贯微归天台
小引 华顶归云
184 孟浩然寄天台道士
186 李白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188 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
190 贾岛送天台僧
192 贾岛送郑山人游江湖
194 皮日休华顶杖
197 陆龟蒙华顶杖
198 郑巢泊灵溪馆
200 郑巢送象上人还山中
202 李绅华顶
【肆 探隐居】
小引 探隐居
208 寒山人问寒山道
210 寒山重岩我卜居
212 徐凝送寒岩归士
【伍 攀仙都】
小引 琼台双阙百丈坑
218 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节选)
220 柳泌琼台
222 张祜游天台山(节选)
小引 南黄古道
225 曹文晦南山秋色(《新山别馆十景》之七)
【陆 入桃源】
小引 入桃源
230 张子容送苏倩游天台
232 刘长卿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
235 曹唐刘晨阮肇游天台
236 曹唐刘阮洞中遇仙子
238 曹唐仙子送刘阮出洞
240 曹唐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242 曹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
244 牟融天台
【柒 巾山秋】
小引 台州府城与巾山
252 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254 孙逖送周判官往台州
256 刘长卿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258 顾况临海所居(其三)
260 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
262 权德舆寄临海郡崔稚璋
265 权德舆送台州崔录事
266 任翻宿巾子山禅寺
268 任翻再游巾子山寺
270 任翻三游巾子山寺感述
【捌 神仙居】
小引 神仙居
278 杨敬之赠项斯
280 张籍赠项斯
282 张籍送辛少府任乐安
284 项斯江村夜泊
286 项斯忆朝阳峰前居
288 项斯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
290 项斯归家山行
【玖 开新途】
小引 台温诗路与海上诗路
298 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节选)
300 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302 孟浩然岁暮海上作
304 孟浩然永嘉别张子容
306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节选)
308 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节选)
31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