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介绍现场总线这一自动控制领域的新技术。全书力图展现现场总线的技术概貌,在介绍计算机网络、通信、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CAN、FF、PROFIBUS、LonWorks、工业以太网等多种已被列入ISO、IEC国际现场总线标准的现场总线技术,较全面地介绍了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通信控制芯片、接口电路设计以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应用等。本书图文并茂,突出与应用技术相关的内容。可作为教材,也可作为技术开发、系统应用工作者的参考书。适合大专院校自动化、仪表专业师生、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应用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过程中,现场总线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底层网络,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现场总线技术也正在不断更新。本书力图展现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概貌,从自动控制领域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不同种类现场总线的技术特色与应用系统、现场总线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工业互联网的通信网络新技术。
前言
现场总线把不同种类的测量监视控制设备连接成数字通信网络,组成实现不同应用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交通、楼宇家居、环境保护、军事国防,农、林、牧及养殖等多个行业,使得自动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工业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现场总线作为生产底层的通信控制网络,依然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在追踪国际上现场总线技术发展、从事相关科研课题工作的过程中,收集整理了一些有关现场总线技术的资料,于1998年编写了本书第1版,旨在向读者介绍现场总线与工业数据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以及几种主要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技术规范、通信控制芯片、应用电路与应用系统设计等技术内容。2008年出版的本书第2版增加了实时以太网、汽车内部网、短程无线数据通信等内容。近年来由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领域的通信网络技术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一些有发展前景的网络新技术。因此,本书第3版中增加了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内容。但限于篇幅,未能展现WiFi、5G无线通信技术等近年来在控制网络中的快速发展。本书面世至今已二十多年,希望再版后能一如既往地对我国控制领域的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3版共11章,是以第1、2版内容为基础,进行修改、完善、扩充而形成的。第1~5、7、9、10、11章由清华大学阳宪惠编写; 第6章由郑州大学侯维岩老师编写; 第8章由航天金穗高技术公司徐琳华工程师等编写; 清华大学杨佃福、邓丽曼、张文学等参与了第1版的编写工作。本书是编者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书在第1版~第3版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徐用懋教授、魏庆福总工程师的悉心指导,徐用懋教授认真审阅了全文,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特向参加本书编写的单位和个人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控制领域的通信网络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本书编写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阳宪惠2025年3月
阳宪惠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与装置、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统计过程控制、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技部863应用基础研究等多项课题。在国内率先开设“现场总线技术”及相关课程,曾出版《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网络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统计过程控制》《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等。
目录
第1章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1现场总线简介
1.1.1什么是现场总线
1.1.2基于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系统
1.1.3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与网络化控制系统
1.1.4现场总线系统适应了综合自动化的发展需要
1.1.5早期的现场总线
1.2现场总线系统的特点
1.2.1现场总线系统的结构特点
1.2.2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
1.2.3现场总线系统的优势与劣势
1.3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系统
1.3.1企业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1.3.2现场总线系统在企业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现场总线系统与上层网络的连接
1.4现场总线技术的标准化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2.1基本术语
2.1.1总线
2.1.2数据通信系统
2.1.3数据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2.1.4传输介质
2.1.5通信软件
2.2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2.1有效性指标
2.2.2可靠性指标
2.2.3通信信道的频率特性
2.2.4信号带宽与介质带宽
2.2.5信噪比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2.3数据编码
2.3.1数据编码波形
2.3.2模拟数据编码
2.4数据传输方式
2.4.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2.4.2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4.3位同步、字符同步与帧同步
2.5通信线路的工作方式
2.5.1单工通信
2.5.2半双工通信
2.5.3全双工通信
2.6信号的传输模式
2.6.1基带传输
2.6.2载波传输
2.6.3宽带传输
2.7传输差错及其检测
2.7.1传输差错的类型
2.7.2传输差错的检测
2.7.3循环冗余校验的工作原理
2.8传输差错的校正
2.8.1自动重传
2.8.2前向差错纠正
2.8.3海明码的编码
2.8.4海明码的错误检测与纠正
2.8.5多比特错误的纠正
第3章控制网络基础
3.1控制网络与计算机网络
3.2控制网络的特点
3.2.1控制网络的节点
3.2.2控制网络的任务与工作环境
3.2.3控制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3.3网络拓扑
3.3.1环形拓扑
3.3.2星型拓扑
3.3.3总线拓扑
3.3.4树型拓扑
3.4网络的传输介质
3.4.1双绞线
3.4.2同轴电缆
3.4.3光缆
3.4.4无线传输
3.5网络传输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
3.5.1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3.5.2令牌
3.5.3时分复用
3.6网络互连
3.6.1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3.6.2网络互连规范
3.7网络互连的通信参考模型
3.7.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7.2OSI参考模型的功能划分
3.7.3几种典型控制网络的通信模型
3.8网络互连设备
3.8.1中继器
3.8.2网桥
3.8.3路由器
3.8.4网关
第4章CAN 总线与基于CAN的控制网络
4.1CAN通信技术简介
4.1.1CAN通信的特点
4.1.2CAN的通信参考模型
4.1.3CAN信号的位电平
4.1.4CAN总线与节点的电气连接
4.1.5CAN节点的电气参数
4.2CAN报文帧的类型与结构
4.2.1CAN报文帧的类型
4.2.2数据帧
4.2.3远程帧
4.2.4出错帧
4.2.5超载帧
4.2.6帧间空间
4.3CAN通信中的几个问题
4.3.1发送器与接收器
4.3.2错误类型与出错界定
4.3.3位定时与同步
4.4CAN通信控制器
4.4.1CAN通信控制器82C200
4.4.2SJA1000CAN通信控制器
4.4.3Intel 82527 CAN通信控制器
4.4.4带有CAN通信控制器的CPU
4.5CAN应用节点的相关器件
4.5.1CAN总线收发器82C250
4.5.2CAN总线I/O器件82C150
4.6基于CAN通信的时间触发协议
4.6.1时间触发与通信确定性
4.6.2TTCAN
4.6.3FTTCAN
4.6.4TTP/C
4.6.5ByteFlight
4.6.6FlexRay
4.6.7几种时间触发协议的性能比较
4.7CAN的下层网段——LIN
4.7.1LIN的主要技术特点
4.7.2LIN的通信任务与报文帧类型
4.7.3LIN的报文通信
4.7.4LIN的应用
4.8基于CAN的汽车控制网络——SAE J1939
4.8.1SAE J1939规范
4.8.2SAE J1939的物理连接与网络拓扑
4.8.3SAE J1939报文帧的格式与定义
4.8.4ECU的设计说明
4.8.5SAE J1939的多网段与网络管理
4.9汽车电子网络的体系结构
4.9.1网络化是汽车电子系统发展的趋势
4.9.2汽车电子网络的分类
4.9.3汽车电子混合网络
第5章会现场总线FF
5.1FF的主要技术特点
5.1.1FF是一项完整的控制网络技术
5.1.2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5.1.3H1协议数据的构成与层次
5.1.4FF通信中的虚拟通信关系
5.2H1网段的物理连接
5.2.1H1的物理信号波形
5.2.2H1的信号编码
5.2.3H1网段的传输介质与拓扑结构
5.3H1网段的链路活动调度
5.3.1链路活动调度器LAS 及其功能
5.3.2通信设备类型
5.3.3链路活动调度器的工作过程
5.3.4链路时间
5.4H1网段的网络管理
5.4.1网络管理者与网络管理代理
5.4.2网络管理代理的虚拟现场设备
5.4.3通信实体
5.5H1网段的系统管理
5.5.1系统管理概述
5.5.2系统管理的作用
5.5.3系统管理信息库(SMIB)及其访问
5.5.4SMK状态
5.5.5系统管理服务和作用过程
5.5.6地址与地址分配
5.6FF的功能块
5.6.1功能块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块连接
5.6.2功能块中的用户应用块
5.6.3功能块的块参数
5.6.4功能块服务
5.6.5功能块对象字典
5.6.6功能块应用
5.7设备描述与设备描述语言
5.7.1设备描述
5.7.2设备描述的参数分层
5.7.3设备描述语言
5.7.4DD的开发
5.7.5CFF文件
5.8FF通信控制器与网卡
5.8.1FF的通信控制器FB3050
5.8.2基于FB3050的网卡设计
5.9H1的网段配置
5.9.1H1网段的构成
5.9.2网段长度
5.9.3H1网段的接地、屏蔽与极性
第6章PROFIBUS
6.1PROFIBUS概述
6.1.1PROFIBUS简介
6.1.2PROFIBUS的组成
6.1.3PROFIBUS的通信参考模型
6.1.4PROFIBUS的主站与从站
6.1.5PROFIBUS总线访问控制的特点
6.2PROFIBUS的通信协议
6.2.1PROFIBUS的物理层及其网络连接
6.2.2PROFIBUS的数据链路层
6.2.3PROFIBUS的MAC协议
6.3PROFIBUSDP
6.3.1PROFIBUSDP V0
6.3.2PROFIBUSDP的GSD文件
6.3.3PROFIBUSDP V1
6.3.4PROFIBUSDP V2
6.4PROFIBUS站点的开发与实现
6.4.1PROFIBUS的站点实现
6.4.2PROFIBUS的从站实现方案
6.4.3PROFIBUS的主站实现方案
6.4.4PROFIBUS系统的初始化过程
6.4.5PROFIBUS系统实现中的常见错误
6.4.6PROFIBUS的网络监听器
6.5PROFIBUSPA
6.5.1PROFIBUSPA的基本特点
6.5.2PROFIBUS的DP/PA连接接口
6.5.3PROFIBUSPA总线的安装
第7章工业以太网
7.1工业以太网简介
7.1.1工业以太网与以太网
7.1.2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
7.1.3通信非确定性的缓解措施
7.2以太网的物理连接与帧结构
7.2.1以太网的物理连接
7.2.2以太网的帧结构
7.2.3以太网的通信帧结构与工业数据封装
7.3TCP/IP协议组
7.3.1TCP/IP协议组的构成
7.3.2IP协议
7.3.3用户数据报协议
7.3.4传输控制协议(TCP)
7.3.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7.4实时以太网
7.4.1几种实时以太网的通信参考模型
7.4.2实时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
7.4.3IEEE 1588精确时间同步协议
7.5PROFINET
7.5.1PROFINET的网络连接
7.5.2IO设备模型及其数据交换
7.5.3组件模型及其数据交换
7.5.4PROFINET通信的实时性
7.5.5PROFINET与其他现场总线系统的集成
7.5.6PROFINET的IP地址管理与数据集成
7.6EtherNet/IP
7.6.1EtherNet/IP的通信参考模型
7.6.2CIP的对象与标识
7.6.3EtherNet/IP的报文种类
7.6.4EtherNet/IP的技术特点
7.7高速以太网HSE
7.7.1HSE的系统结构
7.7.2HSE与现场设备间的通信
7.7.3HSE的柔性功能块
7.7.4HSE的链接设备
7.8嵌入式以太网节点与基于Web的远程监控
7.8.1嵌入式以太网节点
7.8.2基于Web技术的远程监控
第8章LonWorks 控制网络
8.1LonWorks 技术概述及应用系统结构
8.1.1LonWorks控制网络的基本组成
8.1.2LonWorks节点
8.1.3路由器
8.1.4LonWorks Internet连接设备
8.1.5网络管理
8.1.6LonWorks技术的性能特点
8.2LonWorks网络中分散式通信控制处理器——神经元芯片
8.2.1处理单元
8.2.2存储器
8.2.3输入输出
8.2.4通信端口
8.2.5时钟系统
8.2.6睡眠唤醒机制
8.2.7Service Pin
8.2.8Watchdog定时器
8.3通信
8.3.1双绞线收发器
8.3.2电力线收发器
8.3.3其他类型介质
8.3.4路由器
8.4LonWorks通信协议——LonTalk
8.4.1LonTalk协议概述
8.4.2LonTalk的物理层通信协议
8.4.3LonTalk协议的网络地址结构及对大网络的支持
8.4.4LonTalk MAC 子层
8.4.5LonTalk协议的链路层
8.4.6LonTalk协议的网络层
8.4.7LonTalk协议的传输层和会话层
8.4.8LonTalk协议的表示层和应用层
8.4.9LonTalk协议的网络管理和网络诊断
8.4.10LonTalk协议的报文服务
8.4.11LonTalk网络认证
8.5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Neuron C
8.5.1定时器
8.5.2网络变量
8.5.3显式报文
8.5.4调度程序
8.5.5附加功能
8.6LonWorks的互操作性
8.6.1LonMark协会
8.6.2收发器和物理信道准则
8.6.3应用程序准则
8.7LonWorks节点开发工具
8.7.1LonBuilder多节点开发工具
8.7.2NodeBuilder 节点开发工具
8.8LNS网络操作系统
8.8.1概述
8.8.2LNS网络工具
8.9应用系统
8.9.1LonWorks技术在楼宇自动化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8.9.2LonWorks技术在炼油厂原油罐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8.9.3LonWorks在某铝电解厂槽控机中的应用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