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质量的定义
1.2 质量的形成
1.2.1 朱兰的质量管理理念
1.2.2 PDCA 循环
1.3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第 2 章 质量管理体系
2.1 国际标准化组织
2.2 ISO 9000 族标准
2.3 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2.3.1 七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
2.3.2 七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涵
第 3 章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3.1 老六种工具
3.1.1 排列图
3.1.2 因果图
3.1.3 直方图
3.1.4 调查表
3.1.5 分层法
3.1.6 散布图
3.2 新七种工具
3.2.1 关联图
3.2.2 系统图法
3.2.3 矩阵图法
3.2.4 矩阵数据分析法
3.2.5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3.2.6 箭条图法
3.2.7 KJ 法
第 4 章 6 管理
4.1 6 管理的概念
4.2 6 管理的特点
4.3 6 管理的组织结构与推进
4.3.1 6 管理的组织结构
4.3.2 6 管理的推进
4.4 6 管理的方法论
第 5 章 质量检验
5.1 质量检验概述
5.2 抽样检验概述
5.3 抽样检验特性曲线
5.4 计数标准型抽样方案
5.5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第 6 章 质量设计
6.1 试验设计的相关概念
6.2 单因素试验设计
6.3 正交试验设计
6.4 多指标正交试验
6.5 质量功能展开
第 7 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7.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7.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及其指标体系
7.2.1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7.2.2 可靠性指标体系
第 8 章 可靠性模型
8.1 任务分析和结构功能分解
8.2 常用的可靠性模型
8.3 可靠性储备(冗余)设计
8.4 性能可靠性模型
第 9 章 可靠性设计
9.1 可靠性设计的准备工作
9.2 降额设计
9.3 容差设计
9.4 三防 设计
9.5 高可靠性系统设计要点
9.6 可靠性分配
9.7 可靠性预计
第 10 章 可靠性分析技术
10.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
10.1.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概述
10.1.2 故障模式
10.1.3 故障原因分析
10.1.4 故障影响分析
10.1.5 危害性分析
10.1.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的工作流程
10.1.7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的应用案例
10.2 故障树分析
10.2.1 故障树基本概念
10.2.2 故障树的建立
10.2.3 故障树定性分析
10.2.4 故障树定量分析
第 11 章 可靠性试验与评估
11.1 可靠性增长试验
11.1.1 可靠性增长模型
11.1.2 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
11.1.3 可靠性增长试验数据的处理
11.2 可靠性寿命试验
11.2.1 常应力寿命试验
11.2.2 加速寿命试验
11.3 可靠性验证试验
11.3.1 定时截尾试验
11.3.2 定数截尾试验
11.3.3 序贯截尾试验
11.4 基于大样本的系统可靠性评估
11.4.1 二项分布单元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1.4.2 二项分布单元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1.4.3 指数分布单元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1.4.4 指数分布单元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1.5 基于贝叶斯法的系统可靠性评估
11.5.1 贝叶斯基本理论介绍
11.5.2 指数分布单元组成的设备可靠性评估
11.5.3 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性评估
11.5.4 指数型相同设备并联系统可靠性评估
第 12 章 可靠性管理
12.1 制订可靠性计划
12.2 制订可靠性工作计划
12.3 对承制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监督与控制
12.4 可靠性评审
12.5 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12.6 建立故障审查组织
12.7 可靠性增长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