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本质和原因概念关系研究》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论动物的部分》和《形而上学》等作品,系统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本质和原因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提出了本质和原因关系的一般性框架,以《论动物的部分》为代表的动物学作品和《形而上学》则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了这个框架,以符合亚里士多德在这两个哲学探究领域的不同进路和目标。《亚里士多德本质和原因概念关系研究》在批判性审视当前学界一种颇具影响力的解释基础上,具体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论证,有助于厘清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本质和原因概念关系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亚里士多德核心哲学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增进对古希腊哲学核心议题和思想脉络的认识。对于当代哲学中本质主义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亦可从中获得关于亚里士多德处理此问题的新视角。
葛天勤,1993年生,浙江宁波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哲学博士。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已在CSSCI和A&HCI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
目录
导 言 1
上 篇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和动物学中
本质和原因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中的同一性命题16
第一节?同一性命题的提出和初步解读19
第二节?大卫·查尔斯论《后分析篇》的相互依赖论
以及对其的批评23
一、查尔斯的相互依赖论 23
二、查尔斯对相互依赖论的论证 24
三、对于查尔斯相互依赖论的批评 27
第三节?理解同一性命题的另一方式:相互蕴涵的解读33
第四节?《后分析篇》中的首要原因论与多重原因论39
一、查尔斯的首要原因论 39
二、对于首要原因论的批评 42
三、《后分析篇》存在多重原因论的正面文本证据 55
四、多重原因论的一个理论优势:动物学作品中
《后分析篇》模型疑难的消失 58
本章小结59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动物学中的多重原因论及其对《后分析篇》
????同一性命题的影响62
第一节?动物学探究采用《后分析篇》的证明法65
一、动物学著作中讨论方法论的段落 65
二、新的理由:来自亚里士多德《劝勉篇》的证据 70
第二节?动物学的多重原因论和两个重要澄清75
一、什么是动物学的多重原因论 75
二、多重原因论的两方面澄清 76
第三节?动物学多重原因论的两种模型79
一、合取模型 79
二、析取模型 83
第四节?回应两个可能的反驳90
一、《论动物的部分》I.1对目的因的强调 90
二、Bios作为首要原因 94
第五节?如何将动物的多重原因放入三段论的证明中96
第六节?动物学的多重原因论对《后分析篇》
同一性命题的影响 99
一、多重原因论反对查尔斯的解释 100
二、多重原因论反对布隆斯坦的解释 102
三、多重原因论对本质和原因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105
本章小结108
下 篇
《形而上学》ZH中本质和原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形而上学》Z.17的另一个开端与ousia概念116
第一节?作为本质的ousia是首要原因120
第二节?《形而上学》中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的
????Z卷内的连续性122
第三节?《形而上学》中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的
????卷次间的连续性128
一、亚里士多德对于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的论证 130
二、第一哲学研究的对象是首要原因和本原 130
三、作为复合实体本质的ousia是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 139
四、总结与思考 140
第四节?回应对于卷次间的连续性的可能反驳141
一、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的论证与endoxa难题 142
二、第一哲学研究对象的范围问题 144
三、作为首要原因的ousia和动物学多重原因论的
相容性 144
四、回应对于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的批评 146
本章小结149
第四章?《形而上学》Z.17的另一个开端与《后分析篇》的
????三段论学说150
第一节?如何为《形而上学》Z.17的复合实体提出
????为什么的问题?152
第二节?证明性的三段论与非证明性的一般因果框架160
一、非证明性的一般性因果框架与有效性问题的
提出 161
二、在Z.17引入证明性三段论的一些尝试:解决
有效性问题的必要性 164
三、有效性问题的不成功解决方案 170
第三节?《形而上学》Z.17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方案172
一、对有效性问题的初步回答 172
二、基于《前分析篇》I.36的解决方案 173
第四节?《形而上学》Z.17出现证明性三段论的另一个证据177
本章小结179
第五章?《形而上学》ZH对于本质的探究和对于原因的探究之间的
关系181
第一节?《形而上学》Z.12对于本质的探究183
第二节?《形而上学》Z.12划分法的不充分性190
一、统一性条件和优先性条件的再提出 190
二、Z.12的划分法和统一性条件 191
三、Z.12的划分法和优先性条件 196
第三节?引入《形而上学》Z.17对于原因的探究:最终的种差是
????首要原因200
一、Z.17中证明性三段论的作用 201
二、《形而上学》H.2作为原因的种差 204
三、作为原因的种差与复合实体的定义问题 209
第四节?将《形而上学》Z.12的探究结果放入Z.17的
????证明性三段论215
一、Z.17的证明性三段论的第一个模型(模型1) 216
二、Z.17的证明性三段论的第二个模型(模型2) 218
本章小结225
结 语227
参考文献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