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中的一环。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情况,对探索、建立和强化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从上海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结合上海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此,本书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围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协同创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质量孵化器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序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上海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重镇,也是国内决策咨询研究力量最强的地区之一,智库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上海各类智库主动对接中央和市委决策需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积极开展研究,理论创新、资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功能稳步提升。当前,上海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新型智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骨干性工程重点推进。全市新型智库勇挑重担、知责尽责,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使命、交办给上海的重大任务,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不断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持续推出有分量、有价值、有思想的智库研究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新型智库建设品牌。
上海智库报告文库作为上海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五大文库之一,是市社科规划办集全市社科理论力量,全力打造的新型智库旗舰品牌。文库采取管理部门 智库机构 出版社跨界合作的创新模式,围绕全球治理、国家战略、上海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向全市遴选具有较强理论说服力、实践指导力和决策参考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集中出版,推出一批代表上海新型智库研究水平的精品力作。通过文库的出版,以期鼓励引导广大专家学者不断提升研究的视野广度、理论深度、现实效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更好发挥新型智库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服务党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上海新型智库高举党的文化旗帜,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城之要者,综合运用专业学科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更为丰沛的理论滋养、更为深邃的专业洞察、更为澎湃的精神动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嘉鸣
2025年4月
李湛,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客座教授。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国家部委、省市决策咨询专家和国际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科技创新创业理论、金融投资管理和区域经济等领域研究,获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已出版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和重要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已指导出站博士后和毕业博士生20余人。承担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和省部级课题数十项。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二章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国家实验室
第二节 国家科研机构
第三节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四节 科技领军企业
第五节 其他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三章 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与国际经验分析
第一节 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状况
第二节 协同创新国际经验分析
第三节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协同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 上海协同创新现状、特点与成功案例
第一节 上海协同创新现状
第二节 上海协同创新的特点
第三节 上海协同创新案例研究
第四节 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面临的瓶颈问题
第五章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
第一节 重大使命和重大目标任务驱动机制
第二节 科技创新策源驱动机制
第三节 科技进步与科技革命驱动机制
第四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机制
第五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
第六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
第七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长三角区域创新的协同机制
第八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创新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协同机制
第六章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制度设计、组织模式和实施路径
第一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制度设计
第二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组织模式
第三节 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实施路径
第七章 建立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市级专门领导机构
第三节 推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
第四节 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的协同创新专项支持基金
第五节 强化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增强风险化解能力
第六节 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优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第七节 制定建立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创新机制的行动计划
第八节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创业活力
第八章 建立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设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协同创新
第三节 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
第四节 建设高质量孵化器与科创载体
第五节 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下的数智化转型
第六节 探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的新型举国体制
第七节 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跨界合作和开放创新
第八节 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