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王振刚汇聚36位优秀班主任的育人智慧,从情感育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分享了他们独特的带班理念、育人经验、治班策略,给广大班主任提供了生动的带班育人方略实战范例。每一篇带班育人方略,方法独特,可操作性强,方便班主任们学习借鉴、转化运用。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班主任技能大赛”,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宣讲带班育人方略,这本书可作为广大班主任赛前备战资源包。
1.汇聚36位优秀班主任的带班育人智慧
本书邀请了36位优秀班主任撰写带班育人方略,他们撰写的方略在全国、省市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荣获优异等级,彰显了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2.为班主任技能大赛提供参考范例
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中小学班主任技能大赛,这本书可作为广大班主任赛前备战资源包。每一篇带班育人方略,方法独特,可读性强,值得从中学习借鉴。
3.班主任工作需要先进带班理念的引领
在理念引领行动的作用愈发凸显的今天,一个班级的发展状况,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给班主任提供了先进理念的引领和创意举措的指导。
王振刚,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天津市杰出津门班主任,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所带班级7次被评为天津市三好班集体。《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中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学通讯》杂志封面人物。出版《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朝向学生的创意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语文开学第一课》等教育教学专著。
目 录
第一辑 情感育人
让爱具有生长活力——蒲公英班成长记 003
千变万化,创造无所不能 011
慧眼慧心育成长,白桦棵棵向阳生 018
尊重孩子天性,引领孩子向阳生长 026
创蓬勃班风,育青荷少年 033
于无声处育幸福,石榴籽般紧相拥——“幸福教育”引领下的内高班级建设 042
第二辑 思政育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建设 051
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057
铿锵红心圆梦想,壮美并举育少年 064
做梦、追梦、圆梦,让梦想放飞青春 072
传承庆平精神,铸魂弘毅之士 079
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创设“一二三四”育人模式 086
第三辑 文化育人
和育吾生——“和文化”引领班级管理 093
芃朋并进,砺行致远 099
方圆定乾坤——“方圆文化”下的治班方略 104
“忠、勇、义、速、慧”,“五育并举”建班魂 112
“森林文化”:发展·互助·共享 119
“绳”命,因我而辉煌 125
第四辑 课程育人
养一方“雅”士,润一生“儒”心 133
课程育人,构建成长的教育共同体 140
“角色课程”,唤醒孩子的内动力 147
麦穗“理”成记——麦穗中队整理养成教育 156
建设“知行合一”学风,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164
“三自”项目化赋能,提升学生生命品质 171
第五辑 活动育人
建和美班级,促共生成长
——四季逗班建设方略 183
劳动,“育”见美好 191
养正融新,立德树人 197
建立班级坐标系,培育有“度”新青年 204
骁之于文,锐之于勇——“五育融合”,全面育人 211
蓄厚积薄发之力,成葱茏竹林之势 219
第六辑 协同育人
优化生态因子,打造生态型班级 229
雄鹰振翅,天地翱翔——雏鹰班建设方略 239
慢慢前进,步步成长——蜗牛班“追优揽胜”之旅 246
让每一颗星星熠熠生辉 254
创灵动向上班风,育自主发展少年 260
崇德向善,育“上善”好少年——晨曦治班方略 267
让爱具有生长活力
——蒲公英班成长记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小学 郎朝霞
班主任简历
郎朝霞,北京市通州区潞苑小学教师,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区级骨干班主任。荣获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一等奖、最佳方略奖,荣获通州区“春华杯”教学比赛一等奖。
班主任宣讲
一、育人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让爱具有生长活力,引导孩子感受爱、表达爱、体验爱、传播爱,是我的育人理念。
蒲公英“播种—萌芽—绽放—飞扬”的生命历程与培养“生长的爱”非常契合。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起探索,将班级命名为“蒲公英班”,并精心设计了班徽。我希望班级成为孩子们爱的发现场、体验场和创造场,希望每个孩子都在爱的涵养和拥抱中成长,让心中的爱如蒲公英一样“播种—萌芽—绽放—飞扬”,充满生长活力。
二、班情分析
又是一届一年级。为了准确而快速地了解学情,开学初我就学生家庭情况、亲子关系、同伴交往、上学期待等方面开展了爱的发现和感受大调研。调查结果显示:81%的父母认为孩子拥有足够的关爱,而68%的学生感觉自己缺少关爱。这提示我,需要培养学生爱的感受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班级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深扎爱之根,开出爱之花,播撒爱的小种子。
两年来,我和孩子们在班级里进行了爱的探索和创造,开展了“爱的生长四部曲”班级系列活动,一个培育爱、充满爱、传播爱的蒲公英班正在茁壮成长。
四、实践做法
(一)播种:文字传情感受爱
陌生的环境容易引发焦虑,迅速营造安全、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是我建班的第一步。
1.爱之初相遇:上学的滋味甜甜的
(1)寻班记。
开学第一天,孩子们通常会有些紧张,甚至会有孩子在校门口哭闹着不让家长离开。为了缓解孩子的焦虑,让他们开开心心走进校园,我设计了寻班游戏。孩子们根据闯关卡上的路线提示,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交流互助找到班级,见到老师。寻班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上学是有趣的,忘记了初入学的小紧张。
(2)见面礼。
入学第一天,我笑容满面地站在教室门口,给每个走过来的孩子一块糖果和一张爱的小卡片,卡片上表达着师生初遇的欣喜,我摸摸孩子的头,孩子便拿着糖果和卡片满心欢喜地坐到座位上。甜甜的滋味与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感觉联结到了一起。
2.爱之常相伴:成长的能量满满的
(1)知心屋:师长的关爱是时时的。
一年级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小困难,而班主任工作繁忙,往往顾不上听孩子细说。不能倾听,谈何关爱?为了更好地倾听和回应孩子,我在班级放置了一个小屋形的信箱,称之为“知心屋”。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可以写下来放进知心屋里。每天学生放学后我都会打开知心屋,认真阅读每一份小小的诉说,给予回信或者帮助解决问题。知心屋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时刻和他们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被关爱的。
(2)爱心墙:伙伴的关爱是暖暖的。
为了让孩子对身边的关爱更敏感,我在班级宣传栏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称之为“爱心墙”。我请孩子们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记录下感受到的关爱并贴到爱心墙上。不到一个月,爱心墙上便贴满了爱的纸条,孩子们开始时刻留心身边爱的信号,班级洋溢着爱的温暖。
(3)亲子信箱:父母的陪伴是真切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面临学习、行为、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的挑战,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我们班的家长大都工作繁忙,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熟睡以后才回到家。为了保证亲子之间能及时和有效地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陪伴,我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设置亲子信箱。孩子的思念和困难、父母的鼓励和叮咛都可以写下来,由小小信箱帮助传递。家庭亲子信箱弥补了父母和孩子聚少离多带来的沟通问题,架起了亲子间情感的桥梁。
(4)每周家书:家校的沟通是诚挚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每一天都在爱的班级中发生变化。每周我都会以家书的形式,用饱含爱意的笔触记录孩子们本周的校园生活,与家长们分享。在一次次活动记录、生活剪影中,家长体会到了老师爱的教育,见证了孩子的成长。每周家书,成为老师、家长、学生对一周生活的总结与回顾,为孩子的生长注入爱的力量。
在充满爱的班集体里,爱像空气一样包裹着孩子们,所有的孩子是被接纳的、被关爱的、被认可的。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幸福从学校弥漫到家庭,孩子们笑意盈盈,温暖的班集体让上学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事。
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
(二)萌芽:温暖言行表达爱
班级中71%的学生为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习惯于享受爱而不善于表达爱,喜欢上学却依旧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这就需要教会孩子表达爱,用爱连接彼此,建立班级归属感。
1.拥抱日:“我”值得爱
一年级孩子面对新的环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研究证明,拥抱能简单明确地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进而缓解焦虑。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适应班级,获得归属感,我们把每周二定为“拥抱日”,也是爱的表白日。每个周二早上,我会笑盈盈地迎接每一个到来的孩子,为他们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们也会在这一天去拥抱尽可能多的小伙伴,表达自己的爱。这天晚上也是家庭的“拥抱夜”。在拥抱中,孩子们更可爱,家长更会爱,老师更温暖。
2.赞美箱:“我”被欣赏
低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具有从他律到自律的特征,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总是看得更清楚。虽说告状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班级里总有人打小报告,班级气氛就会变得有点紧张。这时,班级里的小小赞美箱便派上了大用场。孩子们只要发现了同学的优点或同学做的好事,就可以写下来投到赞美箱里,赞美信每周公布。随着赞美箱落户班级,孩子们在悄悄发生变化,课堂上因为老师工整的板书、同学精彩的发言或点滴的进步而自觉发起的掌声越来越多,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越来越亮。孩子们用赞美表达对老师和伙伴的爱。
3.报喜会:“我”被认可
及时的表扬和赞美能让同伴获得自信和被认可的愉悦,但是仅仅在班级里表扬是不够的,我鼓励孩子们在更大的场合说出对伙伴的赞美,将赞美广而告之。于是,我们一起盘点进步,选出“进步之星”,为其召开报喜会。当选的“进步之星”可以邀请父母和自己的好朋友参加活动,我们会准备好饮品、甜点、鲜花、礼品,当然还有大奖状……在报喜会上,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进步,一句赞美、一个拥抱、一片掌声,流露出爱的肯定,我们因爱联结为集体。
爱的种子悄然萌芽。
(三)绽放:班本活动体验爱
孩子们在感受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爱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他们越来越渴望施展自己爱的力量。班级和家庭为他们提供了爱的体验场,丰富多彩的“蒲公英”实践活动让爱扎根和绽放。
1.友爱“蒲公英”
班级学生“自我中心”心理特征较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在同伴交往中体验表达爱的多种方式,提升爱的能力,建立和谐友爱的同伴关系。为此,班级开展了友爱“蒲公英”班本活动。
2.孝亲“蒲公英”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母亲都不爱,他还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孩子只有懂得感恩与孝敬,才能具备爱和责任,因此,班级开展了孝亲“蒲公英”系列活动。
在班级多元活动实践中,孩子们感受爱、表达爱、回应爱,同伴间多了关爱,班级更加温暖,家人间互动增多,家庭更加温馨。
小小的“蒲公英”们在爱的滋养下迅速生长,蒲公英班正在吐蕊绽放,散发爱的芬芳。
(四)飞扬:公益活动传播爱
“蒲公英”们在积攒力量、快乐绽放的同时,也希冀把心中的爱播撒到更宽广的天地。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播撒爱的机会,在家委会成员的协助下,我们班积极组织公益活动,让“蒲公英”们尝试飞翔。
1.与山区伙伴手拉手
(1)点亮“微心愿”。
在千里之外的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生活贫寒,学习条件艰苦,有的孩子甚至面临失学的危险,我们主动与当地团委取得联系,希望提供帮助。恰逢新年,在当地团委的帮助下我们收集了部分孩子的“微心愿”,根据他们填写的心愿卡,班级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精心挑选,亲自邮寄。当地团委同志特意拍摄了爱心礼物运输、发放过程的视频。看到视频中当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还有这么多叔叔阿姨帮助我们传递爱心,学生感受到了爱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2)鸿雁传情。
物质上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留守在山沟里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班里的学生通过书信与远方的小伙伴沟通,虽然他们会写的字不多,但是拼音、字典、图画都是他们表达的小帮手。孩子们稚嫩的语言里满是鼓励和祝福,让千里之外的小伙伴感受到来自北京的关爱,他们也从小伙伴身上学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更懂得了珍惜当下的生活。
2.为孤残儿童献爱心
在通州区有一个“晨光宝贝之家”社会公益组织,这里收养着十多个因先天性残疾而被遗弃的孩子。“蒲公英”们在获得爸爸妈妈的支持后,开展了“与晨光宝贝手拉手”的活动。他们通过节省开支、种植售卖绿植、承担额外家庭任务等方式获得爱心款,捐献给晨光宝贝之家,用于购买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全班同学还约定努力学好本领,长大后要像晨光宝贝之家的创始人赵妈妈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传播爱慢慢成为孩子的内在意识,心中有爱的“蒲公英”们学会了在生活中随时随处回应爱、表达爱、传递爱。“蒲公英”们正在学习爱人,未来要用这份爱去爱生活、爱社会。
五、特色与成效
我和孩子们不断进行爱的探索和创造,我们的蒲公英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作为班主任,要以师爱为源泉,为学生打造一方爱的沃土,滋养学生的爱,让学生的爱在班级生活中如蒲公英般播种、萌芽、绽放、飞扬。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班级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温暖的班级让上学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事。在爱的滋养下,孩子们团结友爱、乐观自信,爱的能力得到提升,孩子们从爱身边的人开始,进而爱生活、爱社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