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研究的多维视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
定 价:89 元
- 作者:曹峰
- 出版时间:2025/4/1
- ISBN:9787300339030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77.04
- 页码:476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大32
-
商品库位:
本书从作者近年发表的论文中选取了18篇有代表性的成果,所利用的出土文献分别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大部分内容与前诸子有关。其中清华简是作者近年研究的重点,例如论证《保训》的“中”就是“公平公正”的理念;主张《心是谓中》属于前诸子的心论与命论;提出《汤在啻门》具备五行的早期形态;通过《汤处于汤丘》考察了“和”的思想;通过《殷高宗问于三寿》考察了黄老道家的早期形态。作者坚持从文本到思想的研究路径,先对文本做出详细分析,然后对其思想进行严密考辨。作者还对出土文献的研究方法,以及出土文献如何影响当今学术走向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以上论文均已在学界发表,大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给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曹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曾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已出版著作(包括译著、编著)16种,发表论文140余篇,译文40余篇。相关著作入选2014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首席专家。
前 言
第一章 清华简《保训》的“中”即“公平公正”之理念说
——兼论“三降之德”
一、“中”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原则
二、四个“中”均当释为“公平公正”
三、何谓“三降之德”
四、结语
第二章 从《逸周书》二文看清华简《保训》之“中”的刑书性质
一、既是实物又是理念的“中”
二、由《尝麦》篇看“中”的刑书性质
三、《度训》篇的启示
第三章 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研究
一、代表最高理念的“中”
二、作为具体德目的“中”
三、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的“中”
四、余论
第四章 清华简《汤在啻门》所见“五”的观念研究
一、《汤在啻门》所见“五”的材料
二、“水、火、金、木、土”当为“地”之五行
三、《汤在啻门》是否已有尚土和生克观念
四、从《汤在啻门》五行观看此文的性质和时代
第五章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上下两部分简文研究
一、《殷高宗问于三寿》释文及研究现状
二、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三、上下两部分的解读
四、本篇的性质
附录:上博简第五册《彭祖》释文
第六章 从“食烹之和”到“和民”
——清华简《汤处于汤丘》“和”思想研究
一、《汤处于汤丘》的基本情况
二、《汤处于汤丘》关于“和”的论述
三、从“和”的角度看此文的思想属性和时代特征
四、余论
第七章 清华简《心是谓中》的心论与命论
一、简文文意的梳理
二、《心是谓中》中的心论
三、《心是谓中》中的命论
四、结语
第八章 “色”与“礼”的关系
——上博简《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之比较
一、三家所见“色”与“礼”关系的论述
二、三家关于“色”与“礼”关系的讨论
三、先秦文献所见以“礼”制“色”
四、余论
第九章 上博简《鲁邦大旱》思想研究
一、《鲁邦大旱》的重新解读
二、《鲁邦大旱》的思想特色:与《晏子春秋》比较
三、《鲁邦大旱》的思想特色:神事与人事
四、《鲁邦大旱》的思想特色:刑与德
第十章 上博简《天子建州》注释
第十一章 郭店楚简《尊德义》分章考释
第十二章 郭店楚简中的“天”“命”“性”
一、从“天生本、人生化”看天人意识
二、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形上学意识
三、余论
第十三章 睡虎地秦简所见对“孝”的重视
一、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中与“孝”相关的罪行
二、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及《日书》所见的“孝”
三、余论
第十四章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注释
第十五章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法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兼论《经法·道法》的逻辑结构
一、《黄帝四经》法思想的天道论基础和人性论依据
二、“有害”论是一种人性论表述
三、“有害”论和动静关系论
四、《经法·道法》的逻辑结构和人性论
五、《黄帝四经》人性论的独特性
第十六章 价值与局限:思想史视野下的出土文献研究
一、出土文献的思想史意义和价值
二、出土文献研究的局限性
三、出土文献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十七章 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刍议
第十八章 20 世纪学科体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学
——兼论出土文献在古典学复兴中的作用
一、近代学科体制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学
二、20 世纪中国古典学研究的三种类型
三、出土文献在古典学复兴中的作用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