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视角建构汉日双语的总体特征,汉日双语间的相似度主要集中在语用上,尤其是在话语组织法上;在语法方面最大的相似点为双语皆为话题 说明型语言及修饰语置于被修饰语之前;两者的相似性要远大于差异。二、指出汉日语序的同要大于异并明确语序与翻译策略的关联。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汉日语序上存在着较高的相似度,并认为这是鲁迅等翻译家推崇直译的语学基础亦或理论依据。三、提出汉语流水句在日汉翻译中的策略。找对文体,多用要句,包括NP、VP,控制使用SP和关联词语,就可以使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流水句展现在译文之中。四、从本体论角度厘清与汉日翻译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语感与翻译、直译与意译之争、逻辑素与翻译单位、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等。五、重新探讨日本翻译传统、翻译思想的独特性问题。如,用训读法进行翻译的利弊;翻译学在日本尚未获得学的地位的问题等。
高宁,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外语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汉日对比研究和日本文学研究。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翻译》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越界与误读--中日文化间性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日本流行词语趣谈》(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编著教材4种,其中《日汉互译教程》1996年获天津市第6届社会科学三等奖;《新编日汉翻译教程》2002年获优秀教材二等奖;《新编汉日翻译教程》2007年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日汉翻译教程》2011年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入选第一批十二五规划教材。
绪论 汉日双语总体特征与翻译研究
词语研究篇
不许探微
汉语隐性性别词语初探
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谈起
关于汉日隐性否定词语成因的考察
兼与石毓智先生商榷
汉日同源成语释义歧出成因考
句子研究篇
语感与翻译
句长与翻译
定语与翻译
兼论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处理
语序与翻译
从鲁迅直译观的语学基础谈起
流水句与翻译
缩扩句与翻译
有定无定与翻译
语义指向与翻译
主语省略与翻译
以日译汉为例
篇章研究篇
外语功力与翻译研究
从文学翻译批评谈起
常识与直译/意译之争
视点与翻译
对译方式与汉日语对比
关于引用的本质探讨
以汉日语为研究对象
论训读法与日本人的翻译观
逻辑素与翻译单位研究
关于可译/不可译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思考
学与论之间的日本近现代翻译研究
兼与我国译学研究做简要对比
豆腐的西游记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辩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