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理论框架下,对概率机如何影响二语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证考察,为解释二语认知规律提供理论基础,为优化外语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结合语言学、认知科学最新成果,从理论上厘清输入分布、固化、统计优选、语境多样性、连接强度等概率机制的促学机理,指出概率在构式边界分割和构式范例的概括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构建量化概率机制的方法框架,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成果,将固化、统计优选、构式连接可靠性、语境多样性、惊异度、等主要概率机制的量化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量化概率机制的具体方法。最后,围绕概率机制对二语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调控概率机制有效加强其促学效果等方面汇报八项实证研究。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11.9 -2014.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
2005.9-2008.7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硕士学位2021.12-今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12 -2021.11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9-2014.12 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数据科学与二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续”论研究室兼职研究员,《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副主编;担任SSCI期刊Applied Linguistics,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ystem和CSSCI期刊《现代外语》《世界汉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审稿专家。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
1.1引言 1
1.2理性学习的概率性 2
1.3二语学习过程的概率性 4
1.4二语学习概率性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6
第2章概率驱动的语言学习理论 8
2.1先天论和经验论的频率之争 8
2.2基于频率和用法的语言理论 10
2.2.1 语言范例理论 11
2.2.2 形符频率和类符频率 12
2.2.3 构式语法 14
2.3构式分布规律 15
2.3.1 Zipf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16
2.3.2 Zipf认知经济原则 17
2.3.3 齐普夫定律的促学机制 18
2.4构式竞争机制 19
2.4.1 统计优选 19
2.4.2 固化 21
2.4.3 负面固化 22
2.5构式的联想学习 25
2.5.1 基于概率的联想学习 25
2.5.2 冗余性 27
2.5.3 贝叶斯统计学习 27
2.5.4 语境多样性 28
2.5.5 已有的语言知识的影响 29
2.6本章小结 31
第3章概率机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32
3.1固化的范例加快垂直范畴的建立 32
3.2统计优选有助于垂直范畴的巩固 36
3.3语境多样性加快水平范畴的形成与语言加工的速度 39
3.4 n-gram连接强度反映语言使用的地道性 42
3.5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带来的习得性注意 44
3.6简评 46
3.7本章小结 47
第4章概率性学习机制的语料库量化方法 48
4.1固化的测量 50
4.2统计优选的测量 51
4.3新近性的测量 52
4.4连接强度的测量 54
4.4.1 词汇搭配强度 55
4.4.2 方向性连接强度 59
4.4.3 语境和语言形式的映射强度 60
4.5原型的测量 66
4.6惊奇度的测量 69
4.7语境多样性的测量 71
4.8习得性注意的测量 76
4.9本章小结 77
第5章 Zipf频率、固化和统计优选与二语构式发展 78
5.1研究一: Zipf频率与英语虚拟条件句的习得 78
5.1.1 频率 78
5.1.2 结构干扰 82
5.1.3 构式复杂度 83
5.1.4 目标构式 84
5.1.5 研究问题 85
5.1.6 实验 1 85
5.1.7 实验 2 93
5.1.8 讨论 96
5.1.9 结论 100
5.2研究二:固化、统计优选和语义聚类与 un-[VERB]构式发展 100
5.2.1 相关二语学习研究 102
5.2.2 un-[VERB]构式:英汉对比分析 102
5.2.3 实证研究 103
5.2.4 数据分析 106
5.2.5 讨论 109
5.2.6 结论 112
5.3本章小结 112
第6章频率、连接强度与二语构式加工 114
6.1研究一:词频、搭配频率、连接强度与搭配在线加工 114
6.1.1 基于用法的搭配研究 115
6.1.2 影响搭配加工优势的主要因素 115
6.1.3 搭配的方向性 118
6.1.4研究问题 119
6.1.5 测试材料 120
6.1.6 实验 1 121
6.1.7 实验 2 125
6.1.8 总讨论 128
6.1.9 结论 131
6.2研究二:中国学生对英语 VAC的在线加工 131
6.2.1 VAC的认知原则 132
6.2.2 实验 1:词汇判断 135
6.2.3 实验 2:有插入成分的词汇判断 138
6.2.4 实验 3:VAC意义判断 141
6.2.5 总讨论 143
6.2.6 结论 144
6.3本章小结 145
第7章 n-gram在语言产出中的作用 146
7.1研究一: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中的 n-gram使用研究 146
7.1.1 MWUs的量化 147
7.1.2 MWUs的发展及其与二语口语产出的关系 148
7.1.3 已有研究不足 150
7.1.4 研究问题 151
7.1.5 研究方法 151
7.1.6 结果与讨论 154
7.1.7 结论 162
7.2研究二:搭配知识与口语流畅性的关系探究 162
7.2.1 搭配知识与二语口语能力 163
7.2.2 基于语料库的单词关联研究 164
7.2.3 研究设计 164
7.2.4 数据分析 168
7.2.5 结果 169
7.2.6 讨论 173
7.2.7 结论 174
7.3本章小结 175
第8章二语概率机制的调控:语境多样性与续任务 176
8.1研究一:语境多样性与词汇附带学习研究 176
8.1.1 研究背景 176
8.1.2 研究设计 177
8.1.3 结果 179
8.1.4 讨论 181
8.1.5 结论 182
8.2研究二:续任务对二语短语知识的促学研究 182
8.2.1 二语短语知识学习中的困难 182
8.2.2 二语短语知识促学研究 183
8.2.3 续任务对二语短语的促学作用 184
8.2.4 基于用法的语言学对短语知识的测量 185
8.2.5 研究设计 185
8.2.6 数据分析 187
8.2.7 讨论 193
8.2.8 结论 195
8.3本章小结 195
第9章结语 197
9.1研究成果总结 197
9.1.1 核心观点概括 197
9.1.2 概率机制的主要量化方法 198
9.1.3 实证研究结果总结 199
9.2研究的学术价值 200
9.3研究的不足之处 201
9.4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
参考文献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