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此间著--“渔阳里”讲演录(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丛书)
定 价:76 元
渔阳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国语学社的成立,工人阶级刊物《劳动界》周刊、党刊《共产党》月刊、《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出版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事件。本书收录的十余篇渔阳里讲坛讲座文本,旨在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故事、上海城市文化品格等角度深入挖掘渔阳里的革命历史,阐述渔阳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讲述早期共产党人在渔阳里的活动印迹,让更多人了解渔阳里的红色历史文化。
总序 徐建刚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丛书这套令人期待的党史研究丛书,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成果之一,将陆续出版,非常值得祝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孕育、诞生和奋斗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量史料的挖掘公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厘清了许多历史谜团,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但就总体而言,囿于各方面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研究,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部分,这也是李瑊教授主编这套研究丛书的意义所在。 冠以渔阳里,这套丛书当然是以上海渔阳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渔阳里是新老渔阳里的泛指,即20世纪20年代原法租界两处典型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区,两者相距仅百米,其中南昌路100弄2号(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和淮海中路567弄6号(原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重要的红色地标。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就城市物理空间而言,主要是以渔阳里为中心展开的。 同以往的中共创建史研究不同,渔阳里研究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以具体的城市空间为切入点,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置于渔阳里这个上海城市具体区域开展研究。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建过程来看,风云激荡,群星璀璨,渔阳里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活动区域,许多重要的中共创建者,如陈独秀、毛泽东、李达、李启汉、俞秀松、李汉俊、刘少奇等,包括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等人,都在这里生活工作,留下了大量历史印迹。以这一区域为中心,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第一个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第一份党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全译本,第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等等,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部筹备工作,都在此完成。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的中央局领导机关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设立于此,可谓地位特殊,意义重大。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同渔阳里密切相关。因此,将渔阳里视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红色起点和源头之一,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定位。 李瑊教授近年来致力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特别是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收集整理挖掘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在此过程中组建了一个精干务实的研究团队。由她领衔的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研究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举办各类学术论坛、讲座和展览等,大力研究和宣传渔阳里的历史,已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影响,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丛书,即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汇集。丛书包括《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中国共产党渔阳里时期(19201922)史料选编》《渔阳里研究文集》《渔阳里图志》《渔阳里人物故事》等。多位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渔阳里为中心,把人物和事件研究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开展了深入研究,角度新颖独特,结论令人信服,无疑为深入研究这一课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城市史、区域史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党史研究的空间和视角,对于新时代如何拓展党史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也很具启发意义。 2020年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渔阳里成立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100周年,期待李瑊教授和渔阳里研究团队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 是为序。
(作者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李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海历史文化、宁波商人群体的研究,著有《渔阳里:红色征程的起点》《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俞秀松画传》等。
总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上海诞生 忻 平渔阳里与中共党史上的第一 李 瑊渔阳里与上海城市文化品格 熊月之上海红色史迹的寻访与保护:以渔阳里为中心 苏智良共产国际与中共创建 徐云根中国共产党创建与初心的确立 严爱云毛泽东在渔阳里的历史背影 朱鸿召陈独秀在渔阳里(1920年1922年) 唐培吉还原真实的李汉俊 刘建一 李丹阳俞秀松与新青年的红色起点 丁晓强中共二大与渔阳里 邵 雍党的诞生地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薛 峰《星期评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杨宏雨从外滩到陆家嘴:一江一河与上海城市风貌格局的形成 邢建榕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