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定位、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大学生特点分析、辅导员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辅导员工作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工作推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高校辅导员的概念界定、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分析、辅导员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措施。
韩垚女,1982年8月出生,山西省繁峙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现任山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山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金奖,文8篇。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质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概述
第二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简述
第三节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演变
第四节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实施与创新
第三章大学生特点分析
第一节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第二节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分析
第四章 辅导员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第二节高校思想政治要内容
第三节 辅导员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
第五章辅导员工作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第三节辅导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第六章辅导员工作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第一节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节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因素
第三节辅导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一章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
本章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节为辅导员的概念界定,第二节为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第三节为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质,上述三节内容由浅入深,一目了然,旨在为大家剖析存在于各高校中的辅导员这一重要角色。
节高校辅导员的概念界定
一、辅导员的概念
“辅导员”这一身份概念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在我国的演变过程为“政治辅导员”—“辅导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政治辅导员”的定义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①《教育大辞典》中对其的定义为:“中国高等学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基本任务是在系(科)中的组织和行政组织下,根据培养目标和学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行思想政治教育。”②现在,我国的学者主要是根据其工作的内容来解释“辅导员”这一身份的。例如,宁先圣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通常简称为辅导员)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及行为管理、社团活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求职择业指导等工作,学校中一切和学生有关的事情几乎都要由辅导员来协调、参与或直接负责。”
学生业务的范围随着高等教育的在不断地扩大,“政治辅导员”已经无法再定义高校中的学生辅导员。1995年11月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已经对“辅导员”这一身份概行了初步的定义。①而这一身份概念正规、严谨、完整的定义是在两个文件里被提出的:,04年10月14日下发的“16号文件”确定了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并强调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实施策略,同时变“政治辅导员”为“辅导员”;第二,是05年1月补充出台的前一文件的配套实施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是这样阐述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