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八个章节,分别是“广告设计概念”“广告设计的视觉要素”“广告设计形式要素”“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形式”“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文化招贴”“广告设计的地位展望”。第一章阐述了广告设计的概念、分类、特点和作用:第二章阐述了广告设计的具象要素、抽象要素;第三章阐述了广告设计的形式要素、形式要素的关系、呼应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和整合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第四章阐述了广告设计视觉语言的表意传达、表形传达和画面视觉效果传达;第五章阐述了商业广告分类、运作过程,产品广告计划书的撰写等;第六章阐述了公益事业与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范畴及设计选题的来源、创作原则;第七章阐述了文化与文化招贴,文化招贴的创作选题和价值取向;第八章阐述了广告设计的地位和前瞻性。
“广告设计”这门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总是会碰到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图片资料却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编者根据个人的体会将上课时的一些操作案例和大家进行分享。本教材根据“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特征,秉承全面性与系统性、实战性、传承性、科学性等特点进行撰写。希望能通过教材全面反映广告设计教学水平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能够将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所学的多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系统认识、整合运用的能力,使之全面性与系统性。希望本科段学生不但要会设计,还要掌握如何去设计,要设计好,还要有设计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作品还要具备系统性而不是片面的,权威性而不是泛泛的,且是专业性能参评获奖的、理论结合实战的专业作品。当然,广告设计涵盖本科段专业设计基础知识,不仅要对设计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交融、贯通,还要与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形象设计等知识相互联系。既要合理分析、研究、解决本科生的技能训练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设计能力素养,又要进行专业设计高层面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于一体的科学性探索。本书目的亦在于此,即重点解决本科段学生技能训练问题,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审美认知、审美定位、审美情趣,创作方法、创作原则、创作手段及创作目的等专业设计学习。本书不仅要表述广告设计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本书通过大量案例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能使广告设计作品更优秀、更时尚、更前卫、更实用,且让学生知道广告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集与时俱进的时尚性作品、艺术性作品、原创性作品、审美性作品于一体的科学性的设计。
编著过程由于时间匆忙,难免出现遗漏、疏忽以及引用文字和图片不当等问题,诚恳希望读者及时联系编者,以便编者修正。
霍楷,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日本电通高级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研究员、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会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常委、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高级设计师、《中国设计年鉴》编委等。意大利A'Design Award设计大奖国际评委、“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评委。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教育部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4部。
第一章 广告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广告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广告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 广告设计的特点
第四节 广告设计的作用
第五节 广告设计与视觉文化时代
第二章 广告设计的视觉要素
第一节 广告设计的具象要素
第二节 广告设计的抽象要素
第三章 广告设计的形式要素
第一节 广告设计的形式要素
第二节 广告设计中形式要素的关系
第三节 呼应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整合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 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形式
第一节 广告设计视觉语言的表意传达
第二节 广告设计视觉语言的表形传达
第三节 广告设计视觉语言的画面视觉效果传达
第五章 商业广告
第一节 商业广告分类
第二节 商业广告运作过程
第三节 产品广告计划书的撰写
第四节 产品名称及标识形象设计
第五节 标题和广告语的设计
第六节 商业广告的创意定位
第七节 商业广告的价值取向
第六章 公益广告
第一节 公益事业与公益广告
第二节 公益广告的范畴及设计选题的来源
第三节 公益广告的创作原则
第七章 文化招贴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招贴
第二节 文化招贴的创作选题
第三节 文化招贴的价值取向
第八章 广告设计的地位及展望
第一节 广告设计的地位
第二节 广告设计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