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跨越时空的中国词)
定 价:55 元
丛书名:无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代表。自古以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以理论或实践推进民本思想的发展,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民惟邦本: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围绕天下为公藏富于民君舟民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早已深入人心的文化关键词展开,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涉及其内涵、外延、具体展现和现实意义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古代思想先驱的探索成就,并产生更真切的现实思考。
跨越时空的中国词丛书以中华思想文化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化关键词为主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发每条文化关键词的历史背景、基本含义、思想源流及当代价值,行文中穿插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实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有效结合。《民惟邦本: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所以民本思想也历史悠久,内容丰赡。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以理论或实践推进民本思想的发展,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政治还是文化,民本思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前言本书是跨越时空的中国词丛书之一种,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涉及民本思想的内涵、外延、具体展现和现实意义等内容。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代表。一方面,因为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所以民本思想也历史悠久,内容丰赡,有些民本词汇甚至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人心,如天下为公藏富于民君舟民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另一方面,儒、道、墨、法等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思想流派都极其关注民本思想,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以理论或实践推进民本思想的发展,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所以,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政治还是文化,民本思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代的民本思想源于国家的建立和君王的出现。《尚书》作为中国zui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就记录了很多体现早期民本思想的重要言论,如《大禹谟》中的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五子之歌》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泰誓》中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先秦儒、墨、法、道诸家奠定了民本思想的基础,此后各朝各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又有各自的拓展或深化。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总体上是积极的,是有利于限制君主专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二、民众比君主更为重要;三、政府及各级官吏因民而设,主要是为民服务;四、执政者应该重视民意,并且关注民生;五、人民决定国家和君主的命运,可以拥戴或推翻君主。本书的各篇内容安排也是依此而设定,循序渐进,由宏观到具体:一、二两篇,谈民本思想的萌发及民本与公有的关系;三、四两篇,讨论君民关系;五、六、七三篇,分析古代政治中的民本思想,尤其是执政者与民意的关系;八、九、十三篇,着重分析民生思想中的民本意义。总体而言,从深度和新意的角度看,篇七汤武革命:天命、君权与民本、篇九藏富于民:民富而国富与篇十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先于精神,或许思辨比较深入,文中有一些笔者自己的想法。这既是因为在对历史的解读中文献和事例结合得较为充分,也与笔者有意用现代社会的民权、民生思想进行古今衡量和比较有关。撰写此书的过程中,笔者感慨良多,其中zui主要的有两方面。感受之一是关于叙述方式的探索。本套丛书立足文化普及,希望做到内容通俗易懂、表达简洁明了。然而,知易行难。毕竟自己水平有限,又时时受困于已使用习惯的、较为枯燥的学术语言和逻辑,某些地方可能做到深入,却做不到浅出,就在所难免了。感受之二是由本书的主题和内容引发的思考。在对一些重要典籍的阅读(不少是重读)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两大缺陷或遗憾。一是这些思想主要停留在士人的言论中,而未能转化为实践。其中有一些深刻或激进的思想,已经极为接近近代的民主观念,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君主专制,就是由于普及得不够,或者缺乏接受的历史条件。二是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段(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时期),会出现个别重视民意或民生的明主,但这些明主只是在具体政策上对社会进行小修小补,而不能也不会改变百代皆行秦制的历史。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制度内部的变革几无可能,君主专制的超稳定社会结构才得以长期存在。韦政通认为:在理论上,民本思想只能看作人文精神在政治领域的发挥。虽然有些片面,但不无道理。尽管民本思想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的政治形态,却依然留下了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遗产。考虑到漫长的君主专制社会对思想的钳制或压迫,古代思想家们做出的探索可谓成就非凡。20世纪中国人的民主观念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居多。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经由晚清、五四中国知识分子的介绍,舶来遥远的东方,成为移植在这一古老民族身上的新事物。戊戌政变以降,开民智、兴民权、立宪法成为时髦的时代口号。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希望通过翻译思想、兴办教育来启迪民众。梁启超的新民说、鲁迅的立人思想,皆属于这一思想谱系。《民报》《新民丛报》都以民自居,指向的却是国。严复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译作《民约论》,用意也一样。很多人只看到这些思想先驱横的移植的一面,而忽视其纵的继承的一面。由民国、晚清往前溯源,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体系中民本思想这条重要的脉络,尤其是国与民关系中zui核心的那部分含义,只是这个国有时候被置换为天下或者君。外来的民主思想与中国本土的民本思想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前者取代后者的关系。中国的民本思想是一条更长的光谱,它既直接与外来的思想文化冲突、对话和融合,也早已化作国人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土壤,而后一点是更为重要的。倘若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多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并能产生更真切的现实思考,那么本书的意义也就实现了。2022 年8 月20 日
严靖,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新诗和台湾文学。著有《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篇一 天下为公:公有思想的萌初 1一、天下国家 5二、背厶谓之公 8三、公天下与家天下 11四、天下为主,君为客 17篇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民责任与参政意识 27一、从亡国与亡天下说起 30二、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 38三、社会契约论之前的国民责任意识 43四、从匡君靖国走向执政为民 49篇三 民贵君轻:君民关系的辩证 55一、立君为民 58二、君一民二 62三、君亲民子 67四、君舟民水 73五、民贵君轻 78篇四 设官为民:民本与官本 85一、官的产生 88二、君不独治 95三、忠君爱民 98四、选贤与能 103篇五 顺天应民:尊重民意 113一、顺天者存与奉天承运 116二、依人而行:天意与民意的统一 121三、令顺民心 128篇六 为政以德:是仁政而非暴政 135一、仁者爱人:儒家的仁政论述 138二、休养生息:道儒思想的合流 145三、暴秦的历史形象及对后世的意义 153篇七 汤武革命:天命、君权与民本 165一、天命与革命 168二、帝天之命,主于民心 175三、内圣外王与民主 190篇八 政在养民:民生思想 201一、养欲给求 205二、利用厚生 212三、无夺农时 217四、不竭民力 225篇九 藏富于民:民富而国富 229一、富民足君、民富国治 232二、不与民争利 245篇十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先于精神 255一、先富后教 258二、有恒产者有恒心 261三、理欲之辨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