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饲观赏多用本草图鉴(精装、全彩图解、详述639种动植物、配有近700幅高清彩图)
 
		
	
		
					 定  价:298 元
					
					
				 
				 
				     
	
				
					
						- 作者:罗超应,王贵波 编
 - 出版时间:2020/12/1
 
						- ISBN:9787122359971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81.3-64 
  - 页码:754
 - 纸张:铜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笔者将在执行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传统中兽医药学资源抢救与整理”等工作中收集到的千余种动植物资料,整理优选出了639种具有一定药效和观赏价值或饲用价值的动植物,配有近700幅高清彩图,对其别称、地域、生长特点、入药部位、采集时间与方法、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其煎煮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且详尽的介绍。其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多用途与实用性、有效性和观赏性,倡导综合利用,将中兽药与牧草应用、畜禽保健促生长、疾病防治、花卉种植与环境美化等相结合,在综合利用和生态经营中提高并改善中兽药种植与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适读人群 :畜禽宠物保健与疾病防治人员、动物医学与动物科技院校师生及其相关知识爱好者
                                《药饲观赏多用本草图鉴》介绍639种具有一定药效和观赏价值或饲用价值的动植物; 
《药饲观赏多用本草图鉴》配有近700幅高清彩图; 
《药饲观赏多用本草图鉴》详述生长特点、入药部位和采集时间与方法、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其煎煮方法等; 
《药饲观赏多用本草图鉴》倡导多用途实用性、有效性和观赏性。            
庭院花漂亮,田野牧草香;怡人药性良,疗病肥牛羊。美图供欣赏,文字可解详;开心保健康,动物人共享。 
笔者在执行与实施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传统中兽医药学资源抢救与整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协同创新项目“肉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等工作中发现,不仅许多花卉与牧草都具有一定的药效,在动物保健、促生长或疾病防治上有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而且随着当前科技兴农与产业扶贫工作的逐步开展与深入,我国畜禽饲养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程度日益加大,以及狗、猫等宠物饲养的日益纯种化与老年化,其疾病防治与保健促生长面临着几大新特点与新挑战。 
其一,免疫抑制与环境应激日趋增多与严重,导致畜禽疾病高发与新发增多,疾病防治压力日增。如有研究表明,为缩短母羊哺乳期,提高母羊利用率,将羔羊45~60天的断奶日龄提前到1周,使其羔羊腹泻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显著提高;有公司引进国外大体型优质肉羊与湖羊杂交进行品种改良,因为母湖羊个体较小而胎儿出生体重太大(6.2~8.7千克),使其母羊难产率与人工助产率达100%,不仅增加了生产难度,而且还增加了母羊与羔羊的生产损伤机会,给其再次妊娠与后期生长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有公司放松了对母羊的运动管理,加上营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母羊妊娠毒血症或产前瘫痪等病的发病率达13%~15%及以上,病死率95%以上,给其饲养带来了莫大的经济损失。 
其二,多因素混合感染等复杂性疾病增多,使得以往卓有成效的疫苗与抗生素等单一对抗性防治方法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如抗生素滥用及其病原耐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疫苗免疫临床效价影响因素愈来愈多,使感染性疾病防治形势愈趋严峻。再如西安某规模化奶牛繁育场在注射BVDV疫苗前,对牛群检测了BVDV抗体,重复2次的结果分别是45头牛中有43头抗体阳性;43头牛中有41头抗体阳性,1头抗体可疑。该牛群平时没有问题,但一遇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就有牛出现腹泻。 
其三,无论是狗、猫等宠物疾病防治与保健,还是鸡、猪、牛、羊等经济动物的促生长与疾病防治,国内外愈来愈重视对以整体平衡与辨证施治为特点与优势的中兽医药的开发与应用。然而,在当前的中兽医药开发与应用中有2个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即一方面中药材资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中兽药使用成本日益高涨。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花卉与牧草的药效作用,兼顾环境美化、牧草利用与畜禽的保健、促生长与疾病防治,不仅可以拓展中药材资源,降低中兽药使用成本,有利于畜禽养殖业的提质增效,而且更能美化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如甘肃元生公司在建设人工牧场时,在选植优质牧草品种的同时,还选择了能与之共生的数种具有保健与促生长等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间种,以期达到饲草与中药同采与共用的综合效应。在羊生长期补饲中药黄芪茎叶,不仅解决了中药种植加工中的废弃物处理的问题,而且还收到了对羊保健与促生长的效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众所周知,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是牛、羊养殖中最常应用与种植的牧草品种之一,而其全草与根也都可以入药。苜蓿全草晒干或鲜用,具有理脾胃、清湿热、利尿、消肿之功效,主治尿结石、膀胱结石、水肿、淋证、消渴。苜蓿根煎汤内服或鲜用捣汁,具有清湿热、利尿之功效,主治黄疸、尿路结石、夜盲等病症。苜蓿虽是多年生植物,但播种后少则2~3年,多则4~5年就需重新播种,在其轮茬时如能将根综合利用,无疑将大大增加其使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有鉴于此,笔者将在“传统中兽医药学资源抢救与整理”工作中收集到的千余种动植物资料,整理优选出了639种具有一定药效与观赏价值或牧草价值的动植物及其高清彩图近700幅,对其别称、地域、生长特点、入药部位和采集时间与方法、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其煎煮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且详尽的介绍,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其实用性、有效性与观赏性的特点。本书适合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师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人员及广大中医药保健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本书承蒙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传统中兽医药学资源抢救与整理”提供资助,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完成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出版工作,在此谨致衷心感谢!同时,在本书图片资料整理过程中,借用“形色”与“花伴侣”2款手机软件的帮助,对多种药材进行了植物初步识别,再与其他资料进行详细比对,大大地减少了相关资料的查询比对范围与工作量,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且编写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 
 
编者 
罗超应,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罗超应,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兽医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专业,主要从事中西兽医药学结合与临床兽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华东区传统中兽医药资源抢救和整理”、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新型中兽药射干地龙颗粒的研制与开发”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支专题“中兽药中试及其生产工艺研究”,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奶牛疾病综合防治”、“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专题“防治畜禽病毒病中兽药的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现代中兽药研究与新药创制”等。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院厅级奖2项,新兽药证书1个,国家发明专利4个。
第一章 基础篇 
一、道法自然铸精魂,本草中药优势存 / 003 
二、性味归经面纱撩,中药密码巧识别 / 006 
三、识得性味与归经,升降沉浮药性晓 / 009 
四、辨别中药道地产,谨守采收炮制法 / 012 
五、重视配伍巧剂量,中药应用见法度 / 018 
六、正确处理相互关系,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 029 
 
第二章 应用篇 
1 阿拉伯婆婆纳 / 036 
2 阿月浑子 / 037 
3 艾蒿 / 038 
4 八宝 / 039 
5 八角 / 040 
6 八角金盘 / 041 
7 芭蕉 / 042 
8 霸王鞭 / 044 
9 白刺花 / 046 
10 白菜 / 047 
11 白杜 / 048 
12 白饭树 / 049 
13 白鹤芋 / 050 
14 白兰 / 053 
15 白莲蒿 / 054 
16 白头翁 / 055 
17 百合 / 057 
18 百脉根 / 058 
19 百日菊 / 059 
20 百子莲 / 060 
21 败酱 / 061 
22 稗 / 062 
23 斑种草 / 063 
24 半夏 / 064 
25 薄荷 / 066 
26 报春花 / 067 
27 贝叶棕 / 068 
28 闭鞘姜 / 069 
29 蓖麻 / 070 
30 碧桃 / 071 
31 萹蓄 / 072 
32 扁豆 / 073 
33 扁秆荆三棱 / 074 
34 变叶木 / 075 
35 槟榔 / 076 
36 冰草 / 078 
37 菠菜 / 079 
38 菠萝蜜 / 080 
39 博落回 / 081 
40 补血草 / 082 
41 蚕豆 / 083 
42 苍耳子 / 085 
43 糙苏 / 086 
44 糙叶黄芪 / 087 
45 草本威灵仙 / 088 
46 草莓 / 089 
47 草木樨 / 090 
48 草绣球 / 092 
49 侧柏 / 093 
50 茶花 / 094 
51 长春花 / 097 
52 常春藤 / 098 
53 常山 / 099 
54 朝天椒 / 100 
55 车前草 / 101 
56 车轴草 / 102 
57 赤瓟 / 103 
58 赤胫散 / 104 
59 重瓣金光菊 / 105 
60 稠李 / 106 
61 臭椿 / 107 
62 臭牡丹 / 108 
63 雏菊 / 109 
64 穿心莲 / 110 
65 茨菰 / 111 
66 刺柏 / 112 
67 刺儿菜 / 113 
68 刺槐 / 114 
69 刺桐 / 116 
70 葱莲 / 117 
71 翠菊 / 118 
72 翠雀 / 119 
73 翠云草 / 120 
74 打碗花 / 121 
75 大葱 / 123 
76 大花马齿苋 / 125 
77 大花紫薇 / 126 
78 大黄 / 127 
79 大戟 / 128 
80 大蓟 / 129 
81 大丽花 / 130 
82 大麻 / 131 
83 大吴风草 / 133 
84 大叶相思 / 134 
85 大枣 / 135 
86 丹参 / 136 
87 当归 / 137 
88 党参 / 138 
89 灯台树 / 139 
90 灯心草 / 140 
91 地八角 / 141 
92 地肤 / 142 
93 地黄 / 143 
94 地涌金莲 / 144 
95 地榆 / 145 
96 棣棠花 / 146 
97 点地梅 / 148 
98 吊竹梅 / 149 
99 蝶豆 / 150 
100 丁香 / 151 
101 冬青 / 153 
102 豆瓣绿 / 154 
103 独行菜 / 155 
104 杜鹃 / 156 
105 杜仲 / 157 
106 对叶榕 / 158 
107 莪术 / 159 
108 鹅 / 160 
109 鹅绒藤 / 161 
110 番瓜 / 162 
111 番木瓜 / 163 
112 番茄 / 164 
113 飞廉 / 165 
114 肥皂草 / 167 
115 榧树 / 168 
116 费菜 / 169 
117 风车草 / 170 
118 风毛菊 / 171 
119 枫香 / 172 
120 风箱果 / 173 
121 枫杨 / 174 
122 凤凰木 / 175 
123 凤梨 / 176 
124 凤尾蕨 / 177 
125 凤尾兰 / 178 
126 凤尾竹 / 179 
127 凤仙花 / 180 
128 凤丫蕨 / 180 
129 凤眼莲 / 182 
130 佛肚树 / 183 
131 佛甲草 / 184 
132 扶桑 / 185 
133 芙蓉花 / 187 
134 芙蓉菊 / 188 
135 芙蓉葵 / 189 
136 拂子茅 / 191 
137 附地菜 / 192 
138 甘草 / 193 
139 甘青铁线莲 / 195 
140 柑橘 /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