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史诗《神曲》(约1307—1313)是但丁*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欧洲和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给中古文化领域以艺术性的总结,也隐约可见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此前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中仅收入《神曲·地狱篇》,本次将在新的丛书中补齐另外两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文艺复兴运动著名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论俗语》等。
田德望(1909—2000),意大利语和德语文学研究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意大利、德国,获博士学位。1940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历任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翻译工作,所译瑞士作家凯勒的作品堪称德语文学翻译的典范。他毕生研究但丁,是我国著名但丁研究专家。七十三岁高龄时开始翻译《神曲》,历时十八年,在离世前两个月完成了《神曲》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定稿。曾获鲁迅文学奖彩虹翻译奖、意大利国家翻译奖,1999年受意大利总统接见并获“总统一级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