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容声品牌的三十五年发展历程,通过还原容声历史断面,挖掘容声品牌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背后的意义,将之与容声的企业品牌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将容声的发展与时代大势、产业变迁相印证。
“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如今,类似容声这样的品牌,正走在这样的道路上。这样的道路绝不平坦,非攥裂手指、咬碎牙根不能抵达,但只有走上去了,才有希望。从制造产品,到制造持续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所有秘密,其本质不过如此。当历史与未来相连,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完整故事,这也是容声35年带给我们的*启示。——吴晓波
容声是中国家电*传奇色彩和极负盛名的品牌。1983年,容声冰箱以手工敲打的形式诞生于制造业重镇广东顺德,并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产销量全国*的冰箱品牌。此后,容声经历了格林柯尔时代的盛极而衰,也经历了海信时代的重新崛起,35年间,容声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容声怎样使得“容声容声,质量保证”的承诺深入人心?它如何从生死攸关的境地中绝地反击、涅槃重生?未来又将如何讲述“老品牌”的“新故事”?蓝狮子创作团队深入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和采访,并全景展现了容声品牌的发展历程。
钱跃东
蓝狮子签约作家,专注中国优秀企业成长史与基本面研究,著有企业史专著《永不止步:从“中国的绿地”到“世界的绿地”》《筑梦者:奥园跨越千亿风雨之路》《同心同路:绿地京津冀10年》等,参与编著《极简企业史》
第一部 希望的田野
序 言 中国制造的容声故事
引 子 跨越万水千山
第一章 创世纪
第二章异军突起
第二部绝代的风华
第三章破茧成蝶
第四章拓土开疆
第五章辉煌岁月
第三部盛世的悲歌
第六章转折之年
第七章狼烟四起
第八章争议不断
第四部艰难的改造
这是一个属于中国制造的容声故事。
1983年,中国尚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启蒙年代。初春方至,乍暖还寒,冰河刚刚解冻,万物始有复苏之相,虫豸杂鸣却无共声。在一片轻微的骚动之中,容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和容声同时代的知名冰箱企业,多以直接引进国外成套生产线为起点;唯有容声,它的第一台电冰箱,是一个叫作潘宁的基层干部,领着十几个普通的乡镇企业工人,利用简易的工具和检测仪器手工打造出来的。电冰箱在当时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产品,没有多少人相信这群“土老帽”能造冰箱,唯其如此,成功才显得难能可贵。
然而,造出电冰箱的珠江冰箱厂(科龙电器前身)仍然是一个“土得掉渣”的乡镇企业。在当时森严的等级序列和僵硬的销售体系下,乡镇企业多被视为异类,容声冰箱在倨傲的国营卖场面前,不出所料地被怀疑和鄙弃。但第一代容声人凛然无惧地面对市场竞争,并拿出了三个法宝。
第一个法宝是“高质量”。在那个大家电极为短缺、产品常常需要凭“条子”供应的年代,容声是少数几个最早诞生质量意识的品牌,质量管理全面且严格,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平。容声冰箱的质量口碑使其能够泰然自若地穿越宏观周期波动,市场份额始终保持行业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