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大百科辞典》按其内容的主要性质确定所属类别。分支学科的设立,要求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先进性、稳定性和导向性(前瞻性)。各类中的分支学科按其相互关系排列顺序。本辞典按学科类别及其分支学科顺序排列,便于学习和研究。
本辞典辞目的内容要求具备:(1)实践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2)理论性。反映会计的形成、开发、发展、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客观发展的规律。(3)先进性。反映当代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水平,适应现代经济、科技、管理发展的要求。(4)操作性。提出的实务可供实际工作者操作。(5)资料性。有些辞目释文的有关内容附有相关信息,可供研究参考。
本辞典的辞目按知识主体设立,主体是单一辞目,还有少量的亦称(别称)辞目、对称辞目和简称辞目。辞目释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定义、内容、作用和方法等。领头(开头)辞目,释文全面、丰富,涵盖本部分全部内容。每一个辞目都有定义。辞目的内容反映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其他最新的信息。辞目释文的内容具有科学性,行文规范,文字用语正确。
本辞典会计分支学科、辞目的设立和辞目的释文,反映会计的发展过程,立足现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充分反映会计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经验。有些会计学科的内容,为适应工作、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包括了必要的相关知识;有些会计学科为了反映内容的系统性,在辞目的设置上同其他学科有一定重复,但其释文有所侧重或有其特点。在辞典编写过程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强求相关辞目的释文在观点上完全一致;对于体现编著者科研成果的新学科、新辞目和辞目中的新内容,在本辞典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以有利于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0)成员,加速了我国融入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就相应要求会计的发展要面向世界。2001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新的不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继续推行已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使会计事业的发展更趋规范化。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并提出社会更加和谐是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相应建设和谐会计。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自此,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理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在新环境下,会计界的一些同仁建议,为了反映和推进现时代会计事业的发展,有必要新编写一本会计百科辞典。在2006年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编写会计百科辞典的构想得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确定题目为《会计大百科辞典》,随后,《会计大百科辞典》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申请批准列入上海“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2006年12月5日,《会计大百科辞典》编委会成立,并确定编写要求。
本辞典是一部大型工具书,集古今中外会计之大成,涵盖现代和传统的各个会计学科。本辞典具体包括会计领域的计量会计和非计量会计两大部类的八类会计学科:一是会计基础学科;二是企业会计学科;三是政府会计学科;四是非营利组织会计学科;五是个体经济会计学科;六是人本会计学科;七是会计规范学科;八是综合会计学科。学科分类是相对的,有的学科可以分属几类,本辞典按其内容的主要性质确定所属类别。分支学科的设立,要求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先进性、稳定性和导向性(前瞻性)。各类中的分支学科按其相互关系排列顺序。本辞典按学科类别及其分支学科顺序排列,便于学习和研究。
本辞典辞目的内容要求具备:(1)实践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2)理论性。反映会计的形成、开发、发展、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客观发展的规律。(3)先进性。反映当代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水平,适应现代经济、科技、管理发展的要求。(4)操作性。提出的实务可供实际工作者操作。(5)资料性。有些辞目释文的有关内容附有相关信息,可供研究参考。
本辞典的辞目按知识主体设立,主体是单一辞目,还有少量的亦称(别称)辞目、对称辞目和简称辞目。辞目释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定义、内容、作用和方法等。领头(开头)辞目,释文全面、丰富,涵盖本部分全部内容。每一个辞目都有定义。辞目的内容反映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其他最新的信息。辞目释文的内容具有科学性,行文规范,文字用语正确。
本辞典会计分支学科、辞目的设立和辞目的释文,反映会计的发展过程,立足现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充分反映会计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经验。有些会计学科的内容,为适应工作、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包括了必要的相关知识;有些会计学科为了反映内容的系统性,在辞目的设置上同其他学科有一定重复,但其释文有所侧重或有其特点。在辞典编写过程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强求相关辞目的释文在观点上完全一致;对于体现编著者科研成果的新学科、新辞目和辞目中的新内容,在本辞典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以有利于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本辞典的编写,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研究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继承人类优秀会计文化传统,总结我国60年会计工作经验与教训,反映30年会计改革新成果,借鉴西方国家会计理论与方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开辟会计研究新领域。本辞典汇集大量会计交叉学科,反映了研究会计交叉学科所取得的成果。本辞典既具有一定理论性,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可供会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等各方面的广大读者和有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辞典实行主编、分支学科主编负责制,每门分支学科有主编和编著人员,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负责本学科的编写,实行文责自负。全书由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于玉林教授主编。
在本辞典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院校、企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王永长编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调查研究不够,水平有限,使得本辞典在不同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和缺点,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会计基础学科
(一)会计学/1
会计学/1
会计/1
会计环境/2
古代会计学/2
中国古代会计学/2
西方古代会计学/2
近代会计学/3
现代会计学/3
西方现代会计学/3
中国现代会计学/3
会计学理论基础/4
会计理论基础/4
大会计学/4
广义会计学/4
会计学特征/4
会计学功能/4
会计学体系/4
会计性质/4
会计属性/4
会计学性质/5
会计学任务/5
会计本质/5
会计学对象/5
会计学对象特征/5
会计领域/5
会计学总体/5
会计理论/5
会计理论类型/5
会计观念/5
会计理论研究/5
会计体系/6
会计体系特征/6
会计体系种类/6
会计内容体系/6
会计职能体系/6
会计时间体系/6
会计空间体系/6
会计科学体系/6
会计理论体系/6
会计理论性质体系/6
会计理论作用体系/6
会计理论结构/7
会计基础理论/7
会计一般理论/7
会计范畴/7
会计范畴体系/7
会计应用理论/7
会计行为理论/7
会计体制理论/7
会计理论逻辑体系/7
会计理论概念体系/7
现代会计理论体系/7
会计学科体系/8
传统会计学科体系/8
现代会计学科体系/8
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结构/8
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特点/8
会计类学科/8
会计学分类/8
会计学两大部类/8
宏观会计/9
微观会计/9
传统会计/9
现代会计/9
理财会计/9
现代会计特征/9
会计学说/9
拟人说/9
直接说/9
间接说/9
静态说/9
物的一科目说/10
一账系说/10
物的二科目说/10
二账系说/10
借贷对照表说/10
借贷等式说/10
借贷要素说/10
十要素说/10
统一财产科目说/10
三科目说/10
三账系说/10
动态说/10
资本循环说/10
动态科目说/10
现实理论说/10
动态二科目说/10
资金运动说/10
伊尻三式簿记说/10
俄国三式簿记说/11
会计学派/11
方法论学派/11
工具论学派/11
信息系统论学派/11
管理论学派/11
综合论学派/11
科学论学派/11
技术会计观/11
社会会计观/11
会计分支学科/12
会计分支学科特点/12
会计理论前沿/12
会计难题/12
会计热点/12
会计模式/12
会计模式结构/12
会计模式特征/12
世界五大会计模式/13
真实与公允会计模式/13
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模式/13
税务定向会计模式/13
公司定向会计模式/13
中国会计模式/13
传统会计模式/13
现代会计模式/13
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13
企业会计模式/13
经济责任会计模式/13
宏观会计模式/13
会计模式转换/14
会计工作转轨变型/14
会计学发展趋势/14
会计学发展趋势特点/14
会计学发展趋势分类/14
会计学发展总趋势/14
会计学发展单项趋势/14
会计交叉学科/14
和谐会计/15
(二)会计原理/15
会计原理/15
会计学原理/16
会计核算原理/16
初级会计/16
基础会计/16
基础会计学/16
会计基础/16
会计基础学/16
会计基础知识/16
簿记学/16
簿记/16
账簿记录/16
簿记核算/16
会计系统/16
会计系统特征/16
会计系统功能/17
会计管理系统/17
会计系统外部环境/17
会计系统内部条件/17
会计系统工程/17
会计系统工程原则/17
会计系统工程程序/17
会计系统设计/17
会计系统运行/17
会计客体/17
会计对象/18
资金运动/18
资金来源/18
资金占用/18
资金循环/18
资金周转/18
流动资金运动/18
固定资金运动/19
会计对象运动规律/19
会计对象系统作用/19
会计作用/19
会计行为/19
会计目标/19
会计目的/20
会计任务/20
会计政策/20
会计方针/20
企业会计行为/20
会计行为优化/20
会计行为规则/20
会计信息系统/20
会计核算系统/20
会计核算/20
会计信息/20
会计信息种类/20
会计信息功能/20
会计信息质量标准/21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21
会计信息流/21
会计信息流优化/21
会计信息管理/21
会计信息化/21
会计信息公开性/21
会计信息中心/21
会计信息失真/21
会计时间观念/22
会计时间价值/22
会计时间核算/22
会计动态核算/22
会计静态核算/22
会计空间观念/22
会计空间价值/22
会计空间核算/22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22
会计假定/22
会计假设/23
会计主体/23
会计单位/23
会计实体/23
会计个体/23
记账主体/23
会计核算单位/23
独立核算单位/23
非独立核算单位/23
内部核算单位/z3
分级核算单位/23
报账单位/23
报销单位/23
划小核算单位/23
持续经营/23
经济业务/z3
经济业务分类/23
会计业务/z3
会计事项/z3
会计业务分类/23
会计记录/24
记录/24
会计数据/24
会计期间/24
会计年度/24
会计报告期/24
会计预算(计划)期/24
货币计量/24
记账本位币/24
货币计量单位/24
货币计价/24
计价/25
实物计量单位/25
劳动计量单位/25
金额/25
货币计价基础/25
会计核算基础/Z5
会计事项处理标准/25
权责发生制/25
应收应付制/25
应计制/25
收付实现制/25
现收现付制/25
现金制/25
实收实付制/25
收付实现权责发生结合制/25
会计科目/25
会计科目制度/26
会计科目表,/26
会计科目体系/26
会计科目设置/26
会计科目分级设置/26
一级会计科目/26
总分类科目/26
总账科目/26
二级会计科目/26
明细分类科目/27
明细科目/27
细目/27
明细项目/27
会计科目分类/27
资产科目/27
负债科目/27
权益科目/27
成本科目/27
损益科目/27
结算科目/27
盘存科目/27
费用支出科目/27
集合分配科目/27
跨期摊提科目/27
成本计算科目/27
收入科目/27
营业成果科目/28
计价对比科目/28
资本科目/28
调整科目/28
资金占用科目/28
资金来源科目/28
资金收入科目/28
资金付出科目/28
结存科目/28
资产负债表科目/28
利润表科目/28
经营过程科目/28
两重性科目/28
共同性科目/28
混合科目/28
表内科目/28
表外科目/29
会计科目对应关系/29
会计科目编号/29
账户/29
账户计划/29
账户体系/29
账户基本属性/29
账户用途//29
账户经济内容/29
账户结构/29
账户基本结构/30
账户设置/30
一级账户/30
总分类账户/30
总账账户/30
总分类核算/30
二级账户/30
明细分类账户/30
明细分类核算/30
明细账户/30
明细核算/30
一二级账户关系/30
账户编号/30
账户分类/30
资产账户/30
负债账户/30
权益账户/30
业主权益账户/30
净值账户/30
成本账户/30
损益账户/30
结算账户/30
资产结算账户/30
债权结算账户/30
资金占用结算账户/30
负债结算账户/30
债务结算账户/31
资金来源结算账户/31
盘存账户/31
费用支出账户/31
费用成本账户/31
费用账户/31
集合分配账户/31
跨期摊提费用账户/31
成本计算账户/31
收入账户/31
收益账户/31
经营成果账户/31
收入成果账户/31
财务成果账户/31
计价对比账户/31
对比账户/31
业务成果账户/31
资本账户/31
调整账户/31
估价账户/31
计价账户/31
抵减账户/31
抵消账户/31
备抵账户/31
相对账户/31
附加账户/31
补充账户/31
抵减附加账户/31
备抵补充账户/31
备抵附加账户/31
资金占用账户/31
资金运用账户/31
资金来源账户/31
资产负债表账户/31
实账户/31
基本账户/31
永久性账户/31
利润表账户/31
虚账户/32
临时性账户/32
过渡性账户/32
表内账户//32
表外账户/32
备查账户//32
备忘账户/32
经营过程账户/32
两重性账户/32
共同性账户/32
混合账户/32
统制账户/32
统驭账户/132
从属账户/32
辅助账户/32
暂记账户//32
待处理账户/32
呆滞账户/32
呆账备抵账户/32
应计账户/32
对应账户/32
账户对应关系/32
记账方法/32
单式记账法/32
复式记账法/32
复式记账原理/33
会计平衡原理/33
复式记账基本内容/33
记账符号/33
记账规则/33
会计处理/33
账务处理/33
会计分录/33
分录/33
……
二、企业会计学科
三、政府会计学科
四、非营利组织会计学科
五、个体经济会计学科
六、人本会计学科
七、会计规范学科
八、综合会计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