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8 元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作者:[印度] 毗舍佉达多 著,黄宝生 译
- 出版时间:2018/4/1
- ISBN:9787547514078
- 出 版 社:中西书局
- 中图法分类:I351.33
- 页码:176
- 纸张:轻型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
商品库位:
《指环印》是七幕剧,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兴起时期的历史,讲述了主角国王月护、宰相贾那吉耶和旧朝宰相罗刹之间展开的政治计谋。故事从罗刹试图推翻新王朝复辟难陀朝开始,终止于贾那吉耶通过一系列的谋划使罗刹甘愿归顺月护王,罗刹成为月护王的新宰相。本剧反映了列国纷争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观念。
本书翻译语言晓畅,保留了原剧本的形式,对话中穿插有吟诵诗歌,读来能感受到原剧本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古印度著名的宫廷背景政治斗争戏剧
☆遵循原剧本形式,原汁原味展现梵语戏剧魅力
☆专业翻译,展现梵语文学的美感和节奏感
《指环印》(Mudrdrdk.sasa,剧名全译为《指环印和罗刹》或《凭指环印降伏罗刹》)的作者是毗舍怯达多(Vigilkhadatta)。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仅据《指环印》序幕中戏班主人的介绍,可知他的祖父是封建领主(silmanta,相当于诸侯),他的父亲享有“摩诃罗阁”(Maharaja,意谓“大王”)的称号。这说明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另外,在《指环印》的终场诗中,作者称颂了一位击退蔑戾车蛮族入侵者的月护王。一般说来,终场诗中称颂的国王是与剧作者同时代的国王。但是,《指环印》剧中的月护王属于公元前4世纪,不可能与剧作者生活于同时代。这样,一些学者认为这位月护王是笈多王朝的月护(Candragupta)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4—5世纪。但是,在《指环印》的有些抄本中,终场诗中称颂的国王不是月护,而是阿凡提伐剌曼、丹提伐刺曼或兰提伐刺曼等。在印度历史上,名叫阿凡提伐剌曼的国王有两位,分别属于6世纪和9世纪。名叫丹提伐剌曼的国王属于8世纪。这样,又有一些学者据此来确定剧作者的生活年代。总之,有关他的生活年代至今尚无定论。我们现在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将毗舍怯达多的生活年代暂定在7—8世纪。
《指环印》是七幕剧,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兴起时期的历史。剧中的国王月护和宰相贾那吉耶(又名懦提利耶,即著名的治国论著作《利论》的作者)是历史人物,但他们的政敌——旧朝宰相罗刹史无记载,故事情节也可能纯属虚构。
此剧本身所提供的故事背景是:摩揭陀国难陀王在智勇双全的婆罗门宰相罗刹的辅佐下,国势强盛。难陀王有八个儿子。此外,他与一位首陀罗妇女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月护。难陀王傲慢粗暴,有一次当众羞辱精通政治的婆罗门贾那吉耶,剥夺他的首席荣誉地位。为此,贾那吉耶发誓要摧毁难陀王朝。终于,他买通山区国王波婆多迦,围攻摩揭陀国首都,杀死难陀及其八个儿子,拥月护为王,建立了孔雀王朝。而罗刹忠于旧王朝,力图复辟。他先与波婆多迦结交,为复辟做准备。但贾那吉耶施计毒死波婆多迦,扑灭了罗刹的希望。之后,罗刹逃往,又与波婆多迦的儿子摩勒耶盖杜结盟,图谋推翻新王朝。《指环印》的剧情就从这里开始。
第一幕:贾那吉耶决心彻底粉碎罗刹的复辟图谋,并争取使罗刹归顺新王朝。他认为智勇双全的忠臣罗刹是新王朝宰相的理想人选:
倘若愚笨怯懦,忠诚有何用?
倘若聪明勇敢,不忠也不行,
其他臣仆如同妻子分享荣辱,
唯有智勇忠,才配辅佐君王。(1.8)他在全国各地布下密探。一个伪装游方僧的密探前来报告,说他发现罗刹的妻子和儿子藏在珠宝商旃陀那陀娑家中,并在他家门El捡到罗刹的指环印。于是,贾那吉耶利用这个指环印设下圈套。他El述一封假信,派心腹西达尔特格去让罗刹的好友抄写员夏格德陀娑抄录。然后,他把盖上罗刹指环印的假信和指环印一并交给西达尔特格,向后者面授机宜。同时,他下令逮捕夏格德陀娑和珠宝商旃陀那陀娑。
第二幕:罗刹也安排了许多密探潜伏在摩揭陀国内收集情报。一个伪装耍蛇人的密探回来报告,说罗刹施展的种种计谋已被贾那吉耶一一识破,夏格德陀娑和珠宝商旃陀那陀娑也被逮捕。这时,西达尔特格执行贾那吉耶的秘密计划,假装从刑场上救出夏格德陀娑,前来投奔罗刹。罗刹信以为真。西达尔特格还将罗刹的指环印交还罗刹。罗刹吩咐夏格德陀娑保管。
第三幕:贾那吉耶假装与月护王为是否庆祝月光节一事发生争执。月护王向贾那吉耶表达种种不满情绪,乃至称赞罗刹。贾那吉耶愤而辞职,月护王则表示今后要亲自治理朝政。贾那吉耶以此迷惑敌方,为实施下一步计策做准备。
第四幕:贾那吉耶安插在敌方阵营中的间谍在摩勒耶盖杜面前挑拨离间,说罗刹仇恨的是贾那吉耶,而不是月护王,一旦月护王罢黜贾那吉耶,罗刹就会与月护王言归于好。于是,摩勒耶盖杜对罗刹产生怀疑。而罗刹听到贾那吉耶和月护王“关系破裂”的消息,十分高兴,对夏格德陀娑说:“月护将被操控在我的手心。这下,旃陀那陀娑会出狱,你也可以与妻儿团聚了。”摩勒耶盖杜偷听并误解了这些话,加深了对罗刹的怀疑。
第五幕:贾那吉耶安插的间谍又在摩勒耶盖杜面前造谣,说毒死他父亲波婆多迦的人不是贾那吉耶,而是罗刹,以煽动摩勒耶盖杜对罗刹的仇恨。接着,西达尔特格假装企图逃回摩揭陀国,替罗刹为月护王送信。他被卫兵抓获后,便交出那封盖有罗刹指环印的假信,信中捏造罗刹与其他五位盟王密谋反叛摩勒耶盖杜。罗刹面对好友夏格德陀娑的笔迹和自己的指环印戳,百口莫辩。摩勒耶盖杜中了离间计,下令处死与罗刹“勾结”的五位盟王。
第六幕:盟军阵营大乱,贾那吉耶安插的一批间谍趁机捕获摩勒耶盖杜。贾那吉耶也及时出兵,全歼敌方盟军。罗刹想要解救朋友珠宝商旃陀那陀娑,因此潜回摩揭陀国。当他听说月护王已经下令处死珠宝商旃陀那陀娑时,决定牺牲自己,救赎朋友。
第七幕:刑场上,珠宝商旃陀那陀娑正与妻儿诀别。此时,罗刹赶到,要求刽子手刀下留人。随即,贾那吉耶和月护王来到刑场。贾那吉耶向罗刹挑明了他施展的一系列计谋,并说明他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罗刹担任新王朝的宰相。罗刹为了拯救忠诚的朋友珠宝商旃陀那陀娑,最终只得同意归顺新王朝,接受宰相职位。
这是一部纯粹的政治剧。全剧情节复杂,但枝蔓并不凌乱,从头至尾紧紧扣住贾那吉耶施计降伏罗刹这一主题。剧中既无插科打诨的丑角,也无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更无缠绵动人的爱情插曲,甚至没有一个女主角,完全依靠步步加深的戏剧冲突本身吸引观众,显示了毗舍怯达多非凡的编剧才能。
剧中两位主角贾那吉耶和罗刹代表的是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的政治家形象。贾那吉耶显然是一位擅长阴谋诡计的铁腕人物,但他协助出身低微的月护推翻难陀王朝,并非为了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在月护登上王位后,他身为宰相,却依然居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屋里。而且在摧毁难陀王朝的誓愿实现后,他便决定退出政治舞台。可是在退出之前,他认为必须降伏罗刹,这样既能彻底消除复辟隐患,又能为新王朝招纳一个理想的宰相。可见他虽和罗刹是政敌,但不怀私仇。他不仅敬重智勇双全的忠臣罗刹,也赏识忠于罗刹的珠宝商旃陀那陀娑。这位珠宝商宁死也不肯出卖罗刹的妻儿。因而,在成功地迫使罗刹接受宰相职位后,贾那吉耶也指定这位珠宝商为统辖大地上所有商人的大商主。
如果说贾那吉耶这位政治家还有超脱现实的一面,那么,罗刹完全是位执着现实的政治家。他披肝沥胆,为自己的君主尽忠效劳。即使难陀王朝已被推翻,难陀王已被杀死,他仍然要为难陀王复仇,以告慰其主亡灵。他像贾那吉耶一样,擅长施展政治计谋。但与贾那吉耶相比,他的性格中含有较多的人情味,故而容易失于轻信,最终败在贾那吉耶手下。
从全剧的倾向看,作者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对这两位政治家同样推崇。需要指出的是,在作者笔下,政治斗争中运用阴谋诡计不仅是正当行为,而且是政治家智慧的具体表现。这与懦提利耶的治国论著作《利论》中的观点相符,反映了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观念。
除了《指环印》,毗舍怯达多还写有三部剧本:《罗摩的欢乐》《情网》和《王后和月护》。这三部剧本均已失传,仅能从现存的一些梵语诗学著作中得知它们的大概内容。《罗摩的欢乐》取材于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情网》取材于优填王传说,讲述的是优填王与莲花公主的故事。莲花公主嫁给优填王以后,渐渐与大王后仙赐产生矛盾,而优填王偏爱仙赐,疏远莲花公主。后来,优填王的儿子突遭谋杀,莲花公主受到怀疑,她含冤逃人森林。最终,优填王在森林里与身穿山区部落妇女服装的莲花公主重逢,解开误会,言归于好。《王后和月护》取材于笈多王朝月护王二世的历史传说。剧本描写月护的兄长在位时,遭到塞种人围困,被迫答应献出王后。但月护不甘忍受这种屈辱,挺身而出,乔装成王后深人敌营,刺死敌王。月护由此名声大振。后来,月护与兄长发生冲突,为了自保而装疯。最后,月护取代兄长为王,并娶兄长的王后为妻。
毗舍佉达多,7-8世纪印度剧作家,擅长描写印度宫廷和政治斗争,存世作品有《指环印》《罗摩的欢乐》《情网》《王后和月护》。
黄宝生,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毕业,1965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印度古代文学》《<摩诃婆罗多>导读》《梵语文学读本》;译著有《梵语诗学论著汇编》《奥义书》《薄伽梵歌》等。
前言
指环印
剧中人物
序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第六幕
第七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