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犯罪从宏观方面看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微观方面看又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它是在行为主体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研究公务员犯罪主体的心理实质和心理活动规律,分析公务员犯罪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正确认识影响和决定公务员犯罪心理的各种因素,对于预防、揭露和惩治公务员犯罪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公务员犯罪心理剖析》以公务人员犯罪的原因分析、公务人员犯罪者在案件侦查和审理过程中的心态勾勒、公务员犯罪者在收押期间的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正以及这一群体的犯罪心理预测和预防为全书的脉络加以描述和分析。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公务员犯罪心理剖析》由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学工作的学者编写,书稿写作风格清新可读,既从理论上探讨了现实性的问题,又充分结合实际探讨了公务员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辅导。
第一章 公务员犯罪心理的界定第二节 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的地位与价值一、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公务员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性质和地位与心理学、法律密切相关,对这一问题,应根据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公务员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公务员犯罪心理学是介于法学和心理学之间而偏重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绝对不是法学学科的部分领域与心理学学科部分领域的简单拼凑,而是偏重于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学科的一部分——公务员犯罪。从严格意义上说,公务员犯罪心理学首先是心理科学的应用学科。这一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因此,它可以从心理科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工作,为刑事司法实践服务。因此,公务员犯罪心理学又是刑事司法工作的辅助学科。它通过对公务员犯罪问题中有关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研究,帮助解决在司法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更好地完成司法工作任务。
(二)公务员犯罪心理学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科从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看,它主要研究公务员犯罪人员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研究如何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效能,而这些内容又属于人的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其所依赖的理论知识及研究结果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因此,公务员犯罪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虽然社会性因素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但由于公务员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而人又具有生物属性的一面,无论是犯罪的心理基础和犯罪心理结构、心理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生理、心理机制的作用。因此,研究公务员犯罪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心理现象等内容的公务员犯罪心理学,又不能不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的性质。因而,公务员犯罪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而又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公务员犯罪心理学,需要综合运用政治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统计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有关的复杂心理活动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