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X)
定 价:55 元
- 作者:侯素琴
- 出版时间:2015/5/1
- ISBN:9787516161029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516.078
- 页码:18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
商品库位:
《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以埃里希·凯斯特纳创作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四部儿童小说——《埃米尔擒贼记》、《小不点和安东》、《5月35日》和《飞翔的教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分析心理学的情结和原型概念,挖掘小说中的少年成长主题,进而对小说文本相对应的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揭示凯斯特纳钟情儿童小说创作和成长主题的外在因素和心理原因。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的儿童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幽默的审美价值,他的创作为后世儿童文学的创作开启了新的方向,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道路,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小读者的道德价值观。
侯素琴,女,1978年出生,2006年起师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卫茂平教授,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学,研究重点是德国青少年文学和德国成长小说。作者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赫克托尔的父亲隐喻》《埃里希·凯斯特纳儿童小说中的成长主题》《中德经典成长小说中的自由观之比较》《论小说叙事学中的叙述视点、视角与聚焦》和《论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理论》等;申请并结项的项目有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德国成长小说研究及中德经典小说中的成长主题之比较》,目前在研的项目是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二十世纪德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曾翻译多部埃里希·凯斯特纳的作品。
第一编 引言
第一章 作家生平及创作
第二章 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论述结构
第二编 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
第一章 悲观主义者——凯斯特纳
第二章 儿童小说写作伊始
第三章 现实里的童话
第一节 现实和幻想
第二节 《5月35日》:想象力的释放
第三节 独特的现实童话
第三编 蒙太奇式成长小说
第一章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第二章 成长小说与成长母题
第三章 凯斯特纳的成长小说
第一节 蒙太奇式的成长过程
第二节 少年成长的线索
第四章 与传统成长小说的异同
第四编 少年成长的情结分析
第一章 童年情结
第二章 都市情结
第一节 现代都市和作家
第二节 成长少年的都市
一 康拉德:想象中崩溃的电动城
二 埃米尔:阳光下的完美世界
三 安东:夜幕下的生存现实
第三章 俄狄浦斯情结
第一节 俄狄浦斯情结的人格面纱
第二节 写给母亲的爱情诗
第三节 克服母恋的艰难蜕变
一 埃米尔:“俄狄浦斯的天堂”
二 安东:心灵上的无意识剥落
三 马丁:游离于母亲世界之外的少年
第四节 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偏居一隅的父亲
第五编 天父原型分析
第一章 天父原型
第一节 集体无意识之原型概念
第二节 天父原型的来源
第三节 天父的缺失
一 天父缺失的时代
二 凯斯特纳的天父缺失和补偿
第二章 赫克托尔的父亲意象
第三章 天父——成长主体的精神导师
第一节 天父背后的凯斯特纳
第二节 精神导师和美德培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
第二编旨在介绍凯斯特纳儿童小说写作风格形成的渊源,探讨作家早期儿童小说中的童话因素,说明以儿童小说为依托,凯斯特纳如何表现其独特的童话和幻想世界。在童话和现实交融的世界里,少年的经历具有梦幻般的色彩。
第三编着力探讨凯斯特纳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在梦幻般的世界里,少年的经历和周遭的一切,构成了凯斯特纳笔下蒙太奇式的成长小说。成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典型的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德国的成长小说堪称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单独分析凯斯特纳的早期作品,鲜见成长的痕迹,但是如果将它们前后连接起来,不难发现,这就是一部讲述少年成长的小说。由于在人物、情节和背景上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因此笔者将其称为蒙太奇式的成长小说,并指出连接成长主题的几大线索:大都市、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教育等。
第四编讨论了凯斯特纳式成长主题的情结线索。情结是荣格的个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在此则构成了凯斯特纳成长主题的重要线索之一。用艾迪特·雅各布松的话说:凯斯特纳“很懂孩子”。正是他浓厚的童年情结让他对笔下的少年主人公倾注了父亲般的感情。对他来说,童年是“善”的起源,因此,小说中的成长仅仅局限于少年的成长。少年的成长与都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凯斯特纳自身的都市情结不无关系。“俄狄浦斯情结”则是少年成长中无法回避,却又必须克服的一种心理状态。凯斯特纳自身的“恋母情结”就是他一生都无法跨越的心理沟壑。小说中的成长少年也在经历着逐步脱离“母恋”的艰难蛻变。“母亲—父亲—孩子”,典型的三位一体的家庭,在凯斯特纳的笔下是残缺的。父亲偏居一隅,或者不在人世,过早地与少年的成长撇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