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遵循研究的逻辑进路及研究的聚焦性,从理论基础、家校沟通、亲子沟通三个维度提炼主题,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探索。理论基础篇主要分析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及国际经验;家校沟通篇重点探讨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学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本书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2011至2019年期间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回归的方法,辅之以对高校毕业生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时会遭遇“第一学历歧视”,即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为985或211高校毕业生,否则不予考虑。“第一学历歧视”之所以存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存在胜任力学校污名,即认为非985、211高校大学生工作胜任力不如985、211高校大学生,985、211高校大学生工作胜任力强,而非985、211高校大学生
本书是作者基于多年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和近几年的实地调研写成的关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作品。书中基于新形势下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从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的内部视角出发,对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的实际现状和成效、理工
本书主要目的在于调查学生群体对就读民办高校品牌的看法与态度,梳理民办高校品牌传播历程以及现阶段品牌传播现状;明确民办高校品牌传播过程中影响学生群体择校行为结果的重要因素;探究在择校过程中学生对不同信源的依赖程度,重点分析了民办高校官方传播对其品牌认同的影响。通过对民办高校品牌传播活动相关方开展实证研究,对11所民办高校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近年来在教科研训一体化引领下,整合了传统的教师进修校、教研室、教科所和电教馆等职能建立起的四位一体教师教育基本单元。该机构主要承担规划,实施教师、校(园)长培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职能。当前,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支撑着全国286
《教学的召唤》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教授大卫·汉森撰写的教育学专著,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将教学视为作为一种“职业”或“使命”,从而克服现实困难与挑战,获得职业信念与专业成就。作者曾经扎根四所美国学校、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其间观察和访谈了多位教师,通过细致描摹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与他们对待学生、课堂、学校
本书一共七讲,从国家认同及其面临的挑战、意识形态建构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价值观教育与国家认同、历史记忆书写与国家认同、教材建设与国家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认同等角度论述如何在学校场域中建构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巩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本书是自主管理教育专家、方法学家吴甘霖为青少年创作的成长读物,是一部让青少年学会心理断乳、开始为人生掌舵的自主生命塑造指南。本书提出一个全新理念每个人都应该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肉体生命的出生,第二次是自主生命的觉醒,并针对青少年的成长困惑,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与父母有冲突,学会用爱的表达来做独立宣言;面对来自同
本书涵盖团队建设活动、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生命教育等十二大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解析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丰富案例与行动指南,助力学生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成长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