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国际关系领域的双层博弈框架引入气候传播研究中,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识别出中国气候传播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三大利益相关者,然后以三大利益相关者为基本单位,对其从2009年到2017年在国际层面气候传播中的角色和策略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梳理其在国内层面相应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三大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变化特点,并给出针对
《中国海洋经济(2018年第1期总第5期)》为2016年创办的学术集刊,由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孙吉亭研究员主编,一年两期,本期为总第5期。本刊以探讨海洋经济为主旨,开辟了“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国际贸易”“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国外海洋经济”“其他研究”等专栏,收载16篇文章。本期文章
本书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科普读物,涉及各个节气的科学内涵、气候特点、农事活动、保健养生、传统民俗和历法渊源,强调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二十四节气,并认为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书中也展示了作者关于三伏和历法研究的学术成果,一是建议推广传统夏三九,淡化传统夏三伏;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节气历。
本书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五个区域:东南极的普里兹湾区和维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西南极南极半岛东缘及威德尔海区,南极半岛西缘陆架区以及罗斯海陆缘区。这五个区域不仅是“南及周边海域环境综合考查与资源潜力评估”专题的重点研究区域,也是具有不同构造背景的区域,如普里兹湾和罗斯海为被动陆缘,南极半岛东缘及威德尔海区即有被动陆缘及边
阐述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图书编写类型、题材、内容的变迁历程,宋元开放的官方海洋政策,海上丝绸之路走向繁荣,官方主动面向海洋发展的思维,明清官方封闭的理念影响了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中国海洋发展进入民间性、地方性层面,海洋图书编写题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反映了中华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进程。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更是与人类的古老文明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国家统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册书将从身边的水开始,介绍这个被誉为生命之源的重要资源。课程内容从史家小学十几年来组织开展的与水有关的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水开始了解。在介绍身边的水这个主题内
本教材在系统论述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介绍了各种主要地质构造(线理、劈理、节理、褶皱和断层等)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和相关研究方法。教材广泛参考了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构造地质学教材和相关文献,力图全面反映构造地质学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教材对章节编排和主要内容做了统筹
水是生命之源,沙是沉积性地貌之本。河流水沙作为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载体,是全球陆海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组成。沉积地貌是水沙变化过程的产物,河流水沙过程尤其是河流水沙-地貌的连接过程研究被列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内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耦合与叠加作用,独流入海的亚热带山区型中小
地理空间数据是GIS应用的核心,其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如城市规划、交通、银行、环保、通信航空航天等。数字水印是保护数字地图版权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地理空间数据安全保护需求的日益增加,数字水印技术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系统论述了地理空间矢量数据数字水印技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海洋产业经济学以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数据分析工具等方法对海洋产业的结构、产业组织与布局、产业发展政策等进行研究。本书基于海洋产业经济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分别对海洋产业结构的变迁、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熟度及海洋产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