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收藏的龙泉青瓷100余件(套),时代自北宋至明,器形包括瓶、壶、罐、碗、盘、杯等生活用器和陈设器,釉色和装饰方法多样,其中精品多多。图片质量好,器物说明详尽。
本书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的第六册,收录包山楚墓出土的全部有字竹简280枚及签牌30枚。包山楚简1986年出土于湖北荆门一座战国楚墓中,共448枚,其中有字简280枚。竹简内容包括文书、卜筮祭祷记录和遣册,这批竹简资料对研究楚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社1991年出版了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著的《包山楚简》一书,
本书为南越王博物院展出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的“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的同名图录,是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考古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图录分为三部分:“南海Ⅰ号”的困惑;“南海I号”的旅程;广州出发的密码。本书通过图文资料,将广东佛山南海诸窑、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Ⅰ号”沉船关联,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及文献研
本书旨在初步挖掘和探索上海市一些颇具水韵的河湖文化。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海河湖名称的研究,主要论述了本市河湖名称的由来、变迁和命名规则等,探讨了河道通名和专名的使用范畴;第二部分为上海的母亲河,详细介绍了黄浦江的形成、别称和历年整治情况;第三部分为跨越新世纪的河湖,选取了苏州河、日晖港、浦东运河、女儿泾等具有
《钱学森信札录:集大成,得智慧》(全8卷),收录钱学森1934年11月至2009年10月亲笔信件5613封,以及钱学森生平简表、珍贵照片34幅、手迹12件,时间跨度长达76年,是迄今收录钱学森书信最全的出版物。本书涉及通信者1618人,通信单位272个。通信者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则是科学界、学术界人士
纵观历史,华夏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始终一脉相承。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因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地势,遗存的古代文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毫无疑问,山西是全国省份中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的基因库之一。清华大学与山西省自2016年双方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间人事变迁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展现了新村区域五十年来真实厚重、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全文既有宏观鸟瞰,乡村概况尽收眼底;又有微观透视,沧桑巨变了然文中。五十年的新村发展史,是一部“敢向江海要空间”的开荒垦拓史,是一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进取史,是一部“敢教旧
孙犁是一位人们熟知的作家。提起他,人们就会想起他那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荷花淀”风格,想起文学史家称道的“荷花淀派”。由于传记作者对孙犁的生活和创作经历的深刻了解,对其作品的独到研究与艺术把握,以及作者明丽流畅的叙述笔调,这部传记给我们生动描写了孙犁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再现了这位作家在现代文坛上的独具风采,揭示了他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它保存大量当时人们的言行和社会状况,又记载了当时各国的史事,是了解先秦时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典籍。本书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国语》校点本,逐卷全部翻译,并加有重点字词的注释。译文准确流畅,使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顺利阅读。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蔚县的乡村文化,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大体介绍了蔚县作为京西第一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风采;第二章介绍本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展示蔚县自然景观、遗址、古堡、戏楼、民居、街巷、商铺、书院等物质文化如何“活”起来;第三章描述蔚县的非物质文化地开发和利用、传承与发展;第四章以蔚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