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凤凰卫视驻俄罗斯记者站站长卢宇光为主人公的纪实文学作品。卢宇光从1999年开始,一共进入战场和人质现场40余次,包括车臣战场、阿富汗战场、伊拉克战场、叙利亚战场、莫斯科人质事件现场等,战地负伤5次。卢宇光的战地采访经历,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也被称为穿越死亡的无冕之王。此书不仅记录了卢宇光作为战地记者的非凡经
中国造园艺术对西方的影响,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少有的。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中国园林可追溯至马可·波罗蒙古帝国的游记。他所描述的园林类似于欧洲人想像中的伊甸园。从16世纪开始,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永久性交流形成,耶稣会传教士和旅行者用信件和回忆录记载了他们对中国园林的赞赏。18世纪时,欧洲人对中国风格
何为城? 中国最早的城出现于何时? 为什么说作为圈围设施的城不限于城墙? 城池为何而建,如何兴建? 大都无城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自信? …… 人类从穴居到走向开阔地带,再到筑城而居,城垣从无到有又消失,历史上象征着文明的每一步,伟大而深刻,没有比城更有烟火味道,更能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了。有关中
作为传统廉洁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就是克己奉公、秉公用权、清廉自守的典范,其为人、做事、从政之道超越时代,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本书通过深入发掘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廉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激励、引导和引导党员干部
春秋之世,王室日衰,群雄争霸,强者存,弱者亡。乱世中,齐桓公、晋文公,何以取威定霸?华督、南宫万,因何弑君杀人?流传已久的赵氏孤儿故事,虽早已脍炙人口,又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著名学者黄朴民,积三十年学养,重归《左传》文本,历数史料掌故,于人性幽微处细读春秋史,带读者重回那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
该书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常见、常用的基础汉字110个,每个汉字给出其自甲骨文至楷书的字形,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每个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另外,每个汉字都配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和一幅形象生动的彩色插画,帮助读者以背诵诗歌的方式快速记忆字形字义;接着,再用一段简短、直白的文字,对每个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作概括性的
本丛书是世界景观、规划、建筑、艺术界大咖的50余篇采访的集锦,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教育领导者;库哈斯、隈研吾、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等明星设计师;以及潘石屹、盖迪米纳斯·乌尔伯纳斯等跨领域的实验先锋。此系列丛书具有如下
本书以作者在2021年前往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所作的一次访古旅行为题材,记录了作者先后在西西里岛的九个历史名胜古城寻访古迹的历程。这次访古的主线是西西里岛上的古希腊遗迹,作者的访古之旅以品达的踪迹为经线,沿途穿插以对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文物古迹的探访,由此编织出一幅西西里的诗歌、建筑、造型艺术、历史和自然
从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本书纵跨岁月长河,讲述了大英帝国宏大而不平凡的传奇历史。书中以时间线将英国划分为8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展现了英国从史前时期到中世纪、近代早期、乔治王朝统治时期再到维多利亚时代及20世纪后的多彩风貌,将大英帝国的兴衰变迁逐一揭示。本书对英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为复杂的历史
《简帛研究二〇二三(秋冬卷)》共收录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简牍帛书研究论文26篇,内容涉及简帛文字校释、文义辨析、残简缀合、文本解读与书评,利用简帛材料研究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评介简帛学最新动态、成果,能反映当下简帛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本书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