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从汉诗到明七子;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从公安派到乾嘉各派;传统内的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道咸时期的诸乐竞奏;封闭世界里的拓荒者之路——道咸时期的学宋诗派等。
本著是从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出发,从本质篇、现象篇以及四川篇三个部分,深入探讨诗歌为何现代化?、诗歌现代化为何、诗歌如何现代化等诗学问题的现代诗学论集。著作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诗学动因、历史渊源和现实诉求,同时以中国诗歌现代化过程中的具体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通过四川百年诗歌这一个案,对中国诗歌现代化进行了较
本书论证的内在层次包括神秘文化背景、神秘文化的美学价值分析、神秘文化在艺术中的表现、神秘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等几个层面。书稿纵向勾勒了先秦两汉时期神秘诗学的嬗变历程,指出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从史前时期开始,到商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到周代开始被质疑,到战国和秦朝时期遭到重创,形成了神秘文化发展的第一个低谷。西汉时期
本书是文学批评专著,为《新时代文学批评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国内评论界非常知名、非常活跃的10位资深评论家、11位新锐评论家,将他们新时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精选结集,强调现场感和当下性。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
本书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审读(沪府台综【2023】104号)。作为岛屿存在的台湾,首先是一个地理存在,既可视为“空间”,也可视为“地方”。但“空间”和“地方”不同,“空间”比“地方”更抽象,被视为缺乏意义的领域,当人将具体生存的内涵赋予特定的空间,“空间”就成为“地方”。同样,作为岛屿存在的台湾,还是一个时间
《桐城派研究》是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原题为《古典主义的终结: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对清代文坛影响极大。作者勾勒了桐城派百余年的变迁史,分析了桐城派兴衰发展的轨迹,重点阐述桐城派代表性人物及其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的学术价值。作者打通文与史的人为割裂,以理性的
俞陛云讲唐诗 国学大师俞平伯的唐诗入门读物,领略唐诗的格律之美与诗境之妙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现实主义作品,入选九年级下册推荐阅读书目,选文被编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由于该小说半白话文的语言、隐含的讽刺对于当代的初中生来说,阅读起来难度很大,本书作者另辟蹊径,引入活泼俏皮的漫画,用形象化而接地气的语言,对关键情节的构思设计、世风世情、人性善恶进行
《射雕英雄传》,金庸著,最初于1957年1月1日在《香港商报》开始连载,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讲述了南宋年间,同为忠良之后、尚未出世即因父母之命而结为异姓兄弟的郭靖、杨康,因家逢巨变,一个随母亲流落大漠,一个成了金国小王爷,由此走上截然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出生于大漠、在草原上饱受风霜之苦的郭靖得到母亲和一众师父的悉
本书以片段写作为特色,由近600条短悟构成,是著名人文学者刘再复六十余年红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采取论辨之外的第三种形态悟来品评《红楼梦》,通过与加缪、别尔嘉耶夫等东西方经典作家和经典文学意象的对比,从心灵视角、想象力视角、审美形式视角等不同角度,深入曹雪芹的创作世界,采掘其中的人性宝藏、艺术宝藏思想宝藏、哲学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