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译著辑录了三篇奥古斯丁早期作品,分别是《独语录》(386年)、《论自由意志》(395/396年)、《罗马书释义》(含两短篇,394-395年)。三篇作品有一相对集中的主题即 是自由意志。《论自由意志》和《罗马书释义》都聚焦于自由意志问题,两部早期作品似乎提供了不同于晚期驳佩拉纠派的论述,它们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占有醒
法德关系长期以来就是哲学关系。 让-吕克·南希 各个哲学时代是不连贯的……对我来说,20世纪有一个法德哲学的时代。 阿兰·巴迪欧 阿兰·巴迪欧和让-吕克·南希,这两位当代欧洲极具影响力的法兰西思想家,在柏林畅谈对他们影响至深的德国哲
本书是古罗马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塞涅卡写给其朋友鲁基里乌斯的信件(共124封)的中译本。中译参照的是拉丁语学者,理查德·莫特·格默里(RichardMottGummere)博士于1917年至1925年所翻译的该书的英文版本(MoralletterstoLucilius)。据考证,这批信件写于公元63年至65年,即塞涅卡逝世
《尼采:其哲学沉思理解导论/雅斯贝尔斯著作集》共分三大部分:尼采的生平、尼采的基本思想和尼采在其生存整体性中的思维方式。雅斯贝尔斯对尼采的生平、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整体性的评述。在介绍尼采思想时,雅斯贝尔斯未拘泥于尼采本人的思想,而是根据作者自己的哲学思想,对尼采做了多方面的总结,阐述了自己对尼采思想的理解。读者在书中
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位被称为深度忧伤和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细
德国观念论的特殊性在于,它将考察的目光从事实之处牵回我们自身,要求首先关注“对世界进行注视”这一行为本身。一系列的哲学问题正是在这种“注视”的过程中不断被构造起来的,它们本身并没有脱离于“注视—提问”这一系列理智活动之外的独立性,而我们与对象之间的多样性关系,以及这种种关系自身才是哲学真正的注视焦点。
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个部分导论,把自然界规定为一个由理念产生的、辩证发展的体系。篇“数学”考察的是空间和时间;第二篇“物理学”分为“力学”和“无机物理学”,前者考察的是排斥和吸引的统一,物质和运动的统一以及天体运动,后者考察的是光、颇色、磁、电和化学过程;第三篇
本书从近代启蒙主义的历史观入手,梳理了从近代历史观到德国古典哲学历史观的具体理论形态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隐含于其中的内在逻辑走向和向德国古典哲学历史观发展的理论必然性。目的在于考察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是要揭示出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到马克思唯物史观之间的内在逻辑演进过程,并从历史观的根据、人类历史运动的法
帕斯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气象学家。本书依据帕斯卡尔研究中重要的三个方面身体的秩序、精神的秩序、心灵的秩序架构了本书的主体,借由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帕斯卡尔作品数量为全世界之的优势,通过帕斯卡尔尊贵的手稿、论文、手写本、古老的印刷本、物件、绘画和版画、图片以及
《生存哲学》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从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雅斯贝尔斯逐渐从心理学转向哲学。直到1938年,他在这部著作中明确将生存确立为其哲学的基本主题,也首次完整表达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亦即对存在的成全、真理与现实的探讨。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承接谢林与克尔凯郭尔对德国唯心论的突破,并在与海德格尔的对话